共2219字|预计阅读时长4分钟

本周三,全球三大评估机构之一的惠誉(Fitch Rating)忽然宣布将美国政府信用等级降级,瞬间引发了全球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

由于惠誉的降级报告是在美股收盘后才发出,所以股市在当天并没有立刻反应,而是在第二个交易日才出现了大幅走低,其中侧重科技股的纳斯达克指数录得今年2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股神巴菲特却淡定表示:“我们唯一应该考虑的问题,就是开盘以后到底是买100亿美元的3个月期美国国债呢,还是买100亿美元的6个月期美国国债。”

简单来说,老爷子的意思就是:“没事,该吃吃,该喝喝,大家吃好喝好。”

不仅股神出来安抚市场情绪,就连周三夜间出炉的美国就业数据也刺激美元大涨。

市场中几乎感受不到任何因为美国信用评级下调带来的恐慌感,更别说对美债和美元的威胁了。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读报告,就会发现惠誉在报告中表示:本次降级原因是美国政府财政状况预计将在未来3年恶化、政府债务水平持续上升,以及美国政府治理国家的水平不断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几个情况也并非虚构,并且关键词就在

债务、治理,还有财政状况。

而这三个关键词中最重要的,正是债务,因为财政状况和政府治理(惠誉是指两党在解决债务危机的时候不断踩红线)都是围绕债务而产生的。

那么美国的债务究竟到了什么程度,会让三大评估机构中的两家,都先后下调其信用评级呢?更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是,这两家“对自己人动手”的机构又都是美国公司,这种往自己脸上泼洗脚水的事情,到底图个什么呢?

我们把时间往回拨12年,也许就会找到线索:上一次美国政府信用评级惨遭下调是在2011年,对“自己人动手”的正是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

当时美国政府正在面临债务总额达到上限的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债务上限问题一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

往大了说,如果债务达到上限,美国政府将无法继续发型国债或通过其他方式融资,那么美国政府将进入停摆——大量非必要政府机构将被强行关闭,这些机构的公务员将被迫停薪留职。

更糟糕的是,由于美国政府无法继续举债(债务达到上限),那些即将到期的美国国债息票(利息)将无法支付,这就将带来最恶劣的结果——美国政府债务首次违约

当然,这些事情并没有发生,而是在千钧一发之际得到了解决,债务上限被成功提高,美国政府继续进行“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

但是一身正气的标普却看不下去了,果断把美国政府信用从顶级下调至次级,并指出美国政党为了达到各自的政治目的而不惜把国家债务问题当成筹码——这种行为必须来一碗洗脚水。

在标普“大义灭亲”之后,美国股市立刻开始大跌,其中由标普自己创立的,也是被誉为美国经济和股市风向标的标普500指数(S&P500)差点一口气跌进熊市(下跌20%为熊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句话说,标普在12年前的评级下调,之所以会引发股市暴跌,正是因为那次下调合情合理,并且戳中了美国政府的痛点。

回到今天,惠誉这一嗓子吼完了以后,台下几乎一片寂静。

很显然,没有多少人买账。

但是惠誉所指出的问题,究竟是不合理呢,还是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意识到呢?

另外,目前和2011年极其相似的至少有三个地方

  • 美国政府在2011和2023年都遇到了债务达到上限(债务上限危机)

  • 2011和2023正好都是重大经济或金融灾难过后的第三年(2008全球金融危机、2020新冠引发股市熔断)

  • 为了拯救重大危机,美国政府都通过量化宽松政策(QE、俗称撒钱)和举债对经济进行刺激,最终导致债务水平不断走高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致命的相似点,那就是美国的地产债务危机已经无限接近临界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2008年的正式爆发前,次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其实已经笼罩美国多年,大量不具备贷款资质的次级贷款人得到了贷款,并大规模冲入房市,导致美国地产价格一跃而起,在极低的利率环境下(1%),这些次级贷款的泡沫并没有爆裂。

但是从2004年末开始,美联储启动了一轮猛烈的加息周期,在2年内将官方利率拉升425基点(4.25%),按揭成本的迅速暴涨,导致那些次级贷款集体原形毕露,进而引发了殃及全球的金融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情此景在今天同样历历在目,美联储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已经把利率上调525个基点,迅速上升的利率和融资成本,以及市场中不断缩紧的信贷和货币,已经导致以硅谷银行(SVB)为首的一系列地区性银行暴雷,而硅谷银行的倒下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大银行破产案。

不仅如此,在今天,许多办公楼盘出现大规模空置,也已经迫使包括贝莱德(BlackRock)在内的许多国际资管巨头选择了战略性违约,这种壮士断腕的举措,正是因为办公楼盘的回报率不断下降所致。

对于办公楼盘本身,以及对其进行投资的金融机构来说,就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由于缺少租金收入,没有入场的金融机构不敢对其进行投资,而已经入场的机构又无法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大多数地产属于债务资产类型)吸引投资者。

更糟糕的是,当美国政府评级被下调后,不仅美国政府在境内和境外的融资成本都将上升,而且美国的企业债券也将遭到牵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句话说,一个信用等级较差的人想从投资者口袋里借钱,就必须给出更高的回报,用于对冲可能出现的风险。

这些本身就难以找到投资者的大量办公楼盘,如果也受到同样影响,而必须给出更高的回报率,那么这些额外的回报率将从何而来?

这种螺旋式的恶性循环将继续对美国地产施压,而美联储仍然激进的态度,并且表示会将利率长时间保持在高位,都将成为一根根压在骆驼身上的稻草。

所以,惠誉的本次降级,并非空穴来风,只不过是对一场可能出现的大规模债务危机的提前预警。

如果硬要在鸡蛋里挑根骨头,那就是这份降级报告有点发早了。

*本文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03

08-2023

02

08-2023

01

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