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芡荷斋书录38.《今古文尚书全译》(江灏钱宗武)2

2)

贵州人民出版社因“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而让世人记住了它。正如广西师范大学以其出版社而闻名。

这套丛书是国内较早的、有系统、成序列、兼具普及与提高,且形成巨大规模的古典全文、全注、全译三全本。后来,中华书局还以“三全”为噱头,其他多个出版社如上海古籍、三联、岳麓等,也纷纷跟进,加上台湾版的引进,中国古典之传布普及,蔚为大观,真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但贵州社的首倡之功,不可磨灭。

丛书最大特色,也是其恒久生命力缘由之一,就是普及与提高的恰切结合,努力普及的情形下坚持学术本色。学术性也成其优长,为进一步学习研究搭设了向上深入的阶梯。这就拓宽扩大了丛书的受众面,吸引了各个层面的各类读者。可作为入门初阶,也可凭此一探学术堂奥。

这本《今古文尚书全译》不仅如此,还需提炼出一个“全”字。

首先是篇目全。《尚书》分今古,古文因其为伪书而遭诟病,一些译注本就从略不收。《尚书序》与各篇《书序》也是伪作,删去不选。这样的《尚书》,残肢断臂,肢解割裂,还是《尚书》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须知,伪书也是历史事实,也是《尚书》传布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尚书》之塑造中华文化,就是靠着这部真伪混杂的和合本实现的。我们接受的《尚书》文化,就是这样的啊!

前孔子《尚书》早不可见,孔子《尚书》也不可见,真本今古文《尚书》亦不能全见。从魏晋梅赜开始,这个和合本就是我们大家的《尚书》哇。魏晋至今,近两千年啊!我们就是读着这样的《尚书》,读了近两千年啊!

所以,不论真伪,价值有自。伪书也陶冶塑造了我们这个文明。我们现在学习研究《尚书》,既要分清真伪,又要兼收真伪。而这本译注,是这方面做得极好的。

传孔安国《尚书序》,传孔子《书序》,包括有目无文的《书序》,古今文所有篇目,全体收入,全体注译,一视同仁。此之谓全。

其次,书前有《前言》,介绍《尚书》及尚书学的常识,叙明此书体例。正文各篇,都有题解、注释、译文,并分自然段、结构段,概括结构段大意。书后有主要参考书目,以利进一步学习。这也可一言以蔽之为全,译注解说之全。

对比其他同类译注本,本书以上特色尤为明显。

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主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