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醍醐”,和西藏保持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宋末代皇帝,原来去了西藏萨迦寺?

南宋皇帝出家到了西藏,下落不明?

历史上,不乏关于这桩疑案的讨论,但碍于寥寥几语的史料,只能展开无端遐想。

而随着更多资料的挖掘,这位人物的身影,逐渐在我们眼前清晰起来——

宋恭帝赵显,在元世祖忽必烈的安排下,前往萨迦学习佛法。梵天佛地间,前朝旧主潜心修习,甚至做到了萨迦寺总持的位置;他还成为了著名译师,被尊为“合尊法宝”,书写了汉藏交流史上的一段传奇。

现在,和我们一起走进萨迦寺中的南宋皇帝——赵显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恭帝/瀛国公:

于牢笼之中

当南宋权臣贾似道奉命领着十万兵马,行至长江防线最后的据点芜湖之时,收到了这样一张字条:

“宋历三百二十年。”

言下之意,宋王朝大厦将倾,命数已尽。

很快,来自草原的蒙古铁骑势如破竹,1276年,已兵至临安(今杭州)城下。

数百名官员仓皇间弃城而去;太皇太后谢道清紧急向天下发布诏书勤王,回应者寥寥。

正逢正月,本该是举家欢庆和睦的时节,偌大的朝堂之上,却只剩太皇太后与宋恭帝赵显伶仃相依。

此时,这位幼主年仅5岁。

他出生的那年,元朝正好建立。

赵显其人,未能如其名般,拥有显赫的一生;在朝代更替之际被推上王位,历史滚滚的车轮,便注定了他漂泊无依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恭帝赵显

图源网络

蒙古大军围困不久后,临安城内降了——太皇太后带着小皇帝出了都城,向敌军呈上国玺及投降书,随后在元丞相伯颜的陪同下,前往大都(今北京)谒见元世祖忽必烈

虽为亡国之君,忽必烈还是将赵显封为瀛国公,建立府邸,并把公主嫁给了他;名义上为优待,实则意在号召仍在广东、福建活跃的南宋遗民归顺。在赵显做了三年元朝傀儡后,南宋最后一波抗元势力也最终被消灭。

这其中还包括为人所熟知的爱国诗人文天祥,战败后他被押送至大都,忽必烈让赵显前往拉拢。

我们很难知晓,当时8岁的前朝旧主,心中装有多少国仇家恨;面对跪拜于自己身前、痛心疾首高呼 “圣驾请回”的忠烈臣子,又是否会深感愧对于赵宋江山?

劝降未成,又接连传来“将有叛乱”的消息,不断加重上位者的疑虑,于是在1282年,忽必烈斩杀了文天祥,并将赵显送到蒙古腹地上都(今锡林郭勒)居住。

等我们再在文献中探寻其踪迹时,竟传来了“瀛国公赵显学佛法于吐番”的消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元史》中都未再见一星半点儿关于他的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原雪域,是与江南截然不同的风景

黄仁宇先生在《中国大历史》里评述:

“在杭州降元的小皇帝去西藏进修喇嘛教……要是这先朝旧主,仍有亡宋遗臣爱戴,从此成了宗教领袖,回头又向异族天子保佑祈福,是何等高妙的如意算盘!

可是我们无法知悉这故事的下文了。”

下文还是有的,上个世纪60年代,藏学家王尧先生翻阅诸多藏文史料,再次追寻到了赵显的下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尊法宝:

萨迦寺中的皇家僧

1288年,又是一个冬天,一支由蒙古军护卫的队伍,从元上都出发了。

被护送的主人公,正是从史册中隐去的赵显。

此时距离南宋灭亡已有十余年,而忽必烈心中的戒备始终未能放下,就在前年,他还在计划抓捕清扫南宋遗民;而他最不放心的还是瀛国公——主君仍在,死灰仍可复燃。

百锭银两送到了赵显面前,这并非赏赐,而是一个君王最可怕的猜忌。十天之后,赵显便向忽必烈上表,愿意褪去王室身份,穿上僧袍寻求佛之道,颇有明哲保身的意味。

对于双方来说,这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宋恭帝、瀛国公不再,有的只是出家人合尊。

“合尊”之名,藏文为“lha-btsun”,意为“天神家族的出家人”。在吐蕃的传说中,赞普王乃是天神下凡,入主人间,因而凡出家的皇室成员,名字前皆冠以“lha”表示尊敬。

一路西行进入高原,赵显最终抵达了与元朝有着密切关系萨迦古城。没有了政治棋局中的尔虞我诈,他在梵天佛地之间,精修佛法,甚至做到了萨迦寺总持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萨迦寺冬日景象

赵显还专注于藏语文的学习,成为了著名的译师。译有包括《因明入正理门论》《百法明门论》这样比较深奥的佛家逻辑专著;还被列入“后弘期大译师名次录”中,称为“合尊法宝”,排在《青史》《印度佛教史》作者之前。

那么赵显的余生,是否都是在萨迦寺中度过?

今人学者在浩瀚书海中,打捞到了新的线索——有一位高僧性澄,曾不远万里前往大都学法,除受戒于国师胆巴外,还有一位老师,正是合尊。1295年,高僧性澄离开了大都。

以上说明,赵显并非一直停留在藏地,在1295年之前,已修习密乘有道,住锡于大都。

这位合尊法宝,还得抚顶祝福,师从胆巴国师,学习“秘密法”。据学者考证,胆巴为报天子隆恩,曾令合尊翻译八思巴为忽必烈灌顶时所用的仪轨,因此仪轨的特殊内涵,使得合尊所著汉译本流传于后世。

至此为止,藏文史料中也不见更多关于合尊法宝的记录。他是怎样回到元大都的?又是否再回到萨迦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萨迦寺经书墙

摄影:@夏工在拉萨

更多的辛密,还隐藏于尘封的典籍中,比如萨迦寺珍藏8.4万多卷佛经的经书墙,众数仍未被捡拾。

其中的某个角落,或许就有一段属于赵显的生命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显:不见江南

人们对于历史的空白总有无限的遐想——南宋的皇帝出家到了西藏,还下落不明,这桩历史疑案,在后来的历朝各代都广受关注,其中最为津津乐道的,便是“元顺帝是瀛国公之子”的传说。

故事大概是,赵显居住在甘州山寺时,与妻子生下了一个男孩;第二天元明宗路过了此地,看见山寺上空漂浮着五彩的龙气,不禁大喜,认为寺中藏有宝贝,得之可得天下,便将赵显的儿子带走了。男孩长大之后,继承了元明宗的皇位,成为了元顺帝

就这样,赵家的后代,再次成为了天下的主君。

这个传说不断被加以渲染,广为流传,甚至到了近代,王国维、余嘉锡等学者也都考证过其真实性,但只要细心对比年代差异便可知这个故事并不可能。

或许是汉族士大夫们不满异族统治的“精神胜利法”,又或是元代皇室争夺皇权勾心斗角的把戏,最终不过是历史的戏说。

纵观赵显的一生,幼年称帝,却生不逢时,成为新朝的“囚徒”,一生辗转北京、内蒙古、甘肃、西藏多地,是中国历史上游历最远的汉人皇帝;

也正是因此,他得以修习佛法,成为受人尊崇的上师和译师,译作通圆流传,不失为一段汉藏交流史中的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衣罗汉图,元,赵孟頫

关于红衣罗汉的身份存有争议。部分学者认为,该图为赵孟頫为悼念大元胆巴帝师而作,更是在隐喻萨迦寺中的宋恭帝赵显。

但赵显最终的下场可谓凄凉——

“至(英宗)格坚皇帝之时,杀之,出白血焉。”(《红史》)

1323年,赵显被赐死于河西,终年52岁。

在佛教历史中,“出白血”是一种常见的说法,用以表示冤屈。可见藏族的史学家认为赵显是冤枉而死的。

直至元末,才有文章称赵显死于诗文之祸。诗中“寄语林和靖”,其人性情恬淡,结缘山中,以“梅妻鹤子”闻名,是宋代著名诗人、高洁之士;因而此诗被认为“意在讽动江南人心”,赵显遭英宗斩杀。

《汉藏史籍》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合尊于临刑前发愿:“我未曾反叛而被杀,愿我下一世夺此蒙古皇位。”

民间中又有流传,明成祖朱棣是元顺帝的儿子,又是赵显的转世,兜兜转转,在人们美好的想象中,赵显竟果真重夺得皇位。

然而,真正的结局或许该如那首被定为“反叛”的诗歌所写:

寄语林和靖,梅开几度花?

黄金台上客,无复得还家。

北上西去后,汉史中逐渐失去了赵显的行踪,而他也再未看过江南的梅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萨迦寺中的僧侣

摄影:@夏工在拉萨

参考文献:

1.王尧,南宋少帝赵显遗事考辨

2.魏文,合尊法宝译事续考——以三种汉藏佛教文本的研究为中心

3.马丽华,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河汇流

遍弘海内

西藏日喀则萨迦唐卡艺术展

2023.06.10-08.10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2023.06.10-07.02

上海市徐汇区艺术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原文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西藏萨迦唐卡展在沪开幕

700年前中国佛教中心,在这座西藏小城

神圣的房间:喜马拉雅的守护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醍醐2023年开放招聘岗位

在百年神殿里上班,是什么样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卡片即可转至购买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