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培养教育愈发重要。然而,我们有时可能未能意识到,自以为是有教养的方式,实际上可能正在培养一个毫无道德观念的孩子。经常我们谈论孩子是否有教养,实际上是在讨论他们的道德品质,即是否符合社会的行为规范,比如尊重老人、爱护幼小、能否判断是非等等。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每位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孝顺懂事,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许多家长从孩子还在母胎中就开始进行胎教,孩子出生后更是迫不及待地培养他们的特长,以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当然,这一切都是出于父母对孩子的美好期望,希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全面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优秀与不优秀往往是相对的。正如世界上存在优秀的人一样,同样会存在一些不优秀的人。家长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道德水平。错误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孩子的道德水平下降,使他们表现出自私、冷漠、违反道德准则等行为,这都可能是你所认为的有教养的方式所培养出的结果。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必须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不能仅凭借过时的经验和想当然的观念来教育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他指出,儿童的道德认知会从他律的道德逐渐转变为自律的道德。这一过程涉及到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知,以及对公正的理解等方面。因此,家长应当在孩子不同年龄阶段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引导他们逐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顾明远的言论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到,家庭教育没有课本、没有课堂,但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深刻影响孩子的成长过程。父母不要认为孩子还小,不会受到影响,实际上孩子很容易从父母身上学到一些不好的习惯。因此,家庭的生活方式和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也会影响孩子终身。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榜样,培养出有道德品质的优秀下一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影响。要培养有道德观念的优秀孩子,家长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引导他们走向健康、有益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