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9日开始,京津冀地区遭受了特大降水袭击。

尤其是北京,遭遇了有测量仪器记录以来140年最大的降雨突袭。主要河流永定河里洪水滔天,就连包括小清河桥在内的部分桥梁和道路也被无情冲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清河桥是一个年轻的桥梁,采取的是现代更为科学和先进的施工工艺建设而成。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一年前,北京市还组织招标对小清河桥进行了保养和大修。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10月8日,北京市公共资源综合交易系统公示了该项目的中标人为北京西海市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投标报价为3120026元。

招标内容主要包括:主梁局部粘钢加固、增设钢板肋支撑、重做桥面铺装等。项目工期为60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花了三百多万给小清河桥做完保养大修才半年多一点时间,就被洪水冲毁了,着实令人叹惋。

但同样是面临大洪水,就在小清河桥旁边的卢沟桥,却在此次洪水冲击中安然无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老的卢沟桥,到底有何秘密能够比钢筋混凝土还强,挡住了这千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呢?

卢沟桥是我国著名的石拱桥,有着800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金大定二十九年的奠基,清康熙三十七年的重建,以及数百年的风雨洗礼,始终坚挺于河上。

可以说,卢沟桥已经不仅仅代表着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也向世人展示着中国人自己的工匠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跟现代各种施工标准都有量化管理不一样,古代造桥的工匠,在造桥的时候,是根据各部分尺寸是根据经验来确定的。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质环境,不同的河流上建桥,工匠们会结合天时地利等因素进行设计和施工,所以,古代的桥梁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异。也正因为如此,才给后人留下了诸如赵州桥、都江堰、灵渠、卢沟桥等多姿多彩的桥梁和水利文化遗产,让人们看到千姿百态各富神韵的水利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沟桥能经历800年而不倒,并且在此次特大洪水之中屹立完好,也有自己独特的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沟桥耗时3年完成,全长267米,宽9.5米,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桥面全用坚固的花岗岩砌成。最有特色的是桥墩造法,桥墩平面呈船型,迎水的一面砌成分水尖,且每个尖端安装着一根边长约26厘米的锐角朝外的三角铁柱,俗称“斩龙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这个设计,让卢沟桥在面临洪水时,减轻洪水的冲击压力,也让桥孔不易被堵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在桥墩、拱券等关键部位,以及石与石之间,都用银锭锁连接,以互相拉联固牢,令古桥的承载能力更加强大。

一座桥梁结实不结实,设计的智慧和巧妙确实是一方面,但也在于建造的时候用的是不是真材实料和建造者的精神。

举个例子,现在的房屋建设技术与古代相比肯定是质的飞跃,但为什么有些老房子经过一二百年到现在也没有漏水和坍塌?反而是现在的商品房,鲜有经过30年还健健康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中原委,并不是因为今天的建筑技术不行,实际上是因为使用的材料不行,而且建造者缺乏工匠精神。

卢沟桥历经风雨800多年,还能完好无损,除了设计的卓越外,真材实料以及古人的工匠精神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疾风识劲草!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中,一个50年的现代桥,输给了一个800年的老桥。

从科技的进步上来说,如今的高科技时代,各种物理结构的创新,钢筋水泥混凝土各种拥有,还有各种精密的测量仪器和机械设备加持,我们应该建造出更好的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事实却是占尽优势的小清河桥,却输给了当年先人们肩扛手抬建起来的卢沟桥。在事实面前,这其中的差距,值得反思。

我忽然想起来当年学习《劝学篇》时其中一句话: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这句话放在这里劝一劝那些沉迷于“基建狂魔”称号的人们,我们修桥铺路能不能在追求速度和数量的时候,用心把质量搞上去呢?

用心一一点,哪怕慢一点,笨一点,是不是也行?

前两天“国家队”中建八局被举报在“莱荣高铁”项目上“偷工减料”这事儿还没有调查结果,但也不妨用卢沟桥的实例来警醒一下自己。

用心去建一座桥,铺一条路,这座桥,这条路才能造福子孙百代,造福世人。

就算没有天在看,我们的后人,也都看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