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我党有了时间和精力再次考虑规范军衔的事宜。到了1952年冬天,中央军委开始正式研究军衔制度问题。1953年初,中央军委起草了有关解放军军衔的草案,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行。直到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相关指示,之后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那么大将和上将哪个更大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9月27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一个庄重而光荣的日子。在中南海怀仁堂,毛主席亲自主持了一场隆重而庄严的仪式,授予了朱德,彭德怀等十大元帅,还有粟裕,陈赓等十大将、萧克等55名上将、廖汉生等175名中将以及胡继成等798名少将,与元帅们一同被授予了高级军衔,共同书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辉煌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其中明确确立了关于部队人员军衔评定的体系与标准。当时,解放军的军衔一共分为6等19级。元帅级分为大元帅和元帅,将官分为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分为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分为上尉、中尉、少尉,军士分为上士、中士、下士,兵分为上等兵和列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制度中,大将被视为仅次于元帅的军衔,相当于行政四级,每月工资为425元。而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我军传统,达到大将及以上军衔的人就可以被称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因此他们除了工资略有差异以外,其余待遇基本没有差别,都配备了助理、秘书、警卫员、司机以及医生。

然后就是上将,相当于行政五级,每月工资为382元;而中将相当于行政六级和七级,每月工资为310~355元。按照我军传统,军衔达到中将及以上等级者,可以称作解放军高级将领,拥有配备警卫员、司机以及秘书的资格,生活方面基本不存在任何压力。

而少将则是区分将校的分水岭,也是令无数大校终身都无法获得的殊荣。按照建国初期行政待遇规定,少将待遇按照功劳,每月工资为277元。

通过规范军衔制度,可以更好地调动军人的积极性和士气,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组织效能。军衔的等级和待遇的差异,不仅是对军人个人努力和贡献的认可,也是激励军人追求更高荣誉和成就的动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军队的发展,军衔制度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改革。在1964年,中央办公会议讨论同意了取消军衔制度的意见,认为原有的军衔制度存在不利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1988年7月,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被通过,军衔制度进行了改革。元帅、大将和大尉被取消,最高军衔为一级上将,军官军衔设置三等11级,同时设立了海军和空军军官以及专业技术军官的军衔。这次改革更加符合新时代兵种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