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肖辛 苏报通讯员 颛孙冠群

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化服务载体;发挥质量基础支撑作用,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多措并举惠商利企,为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护航……今年以来,苏州市市场监管系统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市场主体优服年”建设,赋能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

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标杆

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作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今年以来,苏州积极落实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智保护工作机制,以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为指引,精准实施知识产权梯度培育计划,打造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并开展产业专利导航,建设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上半年,苏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超51亿元,位列全省第一。

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支撑苏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也是促进知识产权创造的主战场。为了更好地支撑促进重点产业发展,苏州市探索在纳米、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光电、医疗器械、光通信、智能制造等产业集中地区分别设立了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目前,苏州智能制造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苏州市医疗器械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昆山市广电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5家中心已挂牌运行,相继实施了专利导航和海外专利预警分析研究,为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指引和支撑。

与此同时,苏州的知识产权法治根基进一步夯实。今年,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地方立法,强化监测和风险预警分析,上半年共查办违法案件336件。

在实施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苏州高标准建成了知识产权国际服务平台,目前已与25个海外机构开展合作。

截至6月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114313件,较去年年底增长9.40%;1至6月,发明专利授权量达9752件,同比增长18.12%。全市知识产权工作连续6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

发挥质量基础支撑作用

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强化质量基础支撑,是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和根本。

今年以来,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了服务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市场监管任务清单,重点落实三大保障。推出“质量赋能伙伴计划”;强化标准引领,制定发布了全国首个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地方标准;分别在冶金、光电、电梯、光电显示、医疗器械等领域建立质量创新联合体;“质量赋能站”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全覆盖……一系列举措,为智慧赋能质量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苏州已在产业创新集群16个制造业重点细分领域,全部启动标准化布局,探索沪苏浙三地智能车联网标准协同,建立了中德标准化合作(苏州)创新中心,成立了人工智能等产业标准化联盟。

同时,市市场监管部门实施了检验检测服务对表工程,建立了需求清单和能力清单,以更好地支撑产业创新发展,并为重点用能单位提供计量审查服务,成立绿色认证联盟,助力节能减排、绿色发展。

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

助推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减免企业强制检定计量器具费用、其他产品检测费用数千万元;部分审批环节最高减少审批时限76个工作日……面对全市291.5万户市场主体,今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进一步出实招优化营商环境,统筹推进“六减”行动,通过减费用、减频次、减机构、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提升监管服务效能,实实在在惠及市场主体。

为了助推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市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发挥职能优势,建立生物医药“面对面”对接服务机制,会同省药监局苏州检查分局全力帮助苏州市创新药械缩短上市时间。市市场监管部门还针对扶持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出台了28项政策措施,试点设立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在进一步落实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的过程中,市市场监管部门大力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开展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强化商业秘密保护,整治涉企违规收费。去年以来,办理免罚轻罚案件9863件,全方位优化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目前,苏州已连续两年在中消协全国百城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取得第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现场会推广苏州放心消费创建经验。市市场监管部门坚决守牢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领域“四大安全”底线,护航市场主体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