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经济没有领先郑州的优势,但科教文卫很强,潜力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州上半年GDP数据终于出炉,为7008.6亿元,不敌长沙和无锡。郑州离无锡还有点远,离长沙则只有不到3亿元的差距,可以说是惜败。去年同期,郑州领先无锡25亿,领先长沙29亿,今年却倒过来了。至此,除南昌和拉萨,其他省会城市均已公布上半年的成绩。

郑州GDP增量为268.55亿,不敌长沙的299.92亿。名义增速3.95%,也不敌长沙的4.47%。实际增速倒是达到了惊人的6.3%,比长沙高了3个百分点。名义增速远低于实际增速,可见通货紧缩比较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知道,名义GDP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没有考虑到物价变动的因素。在通胀年份,名义GDP会高于实际GDP,也就是不变价GDP,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按可比价格计算。而在通缩年份,名义GDP会低于实际GDP。之所以会出现CPI仍为正,但名义GDP低于实际GDP的情形,是因为CPI只统计了生活消费品价格,没有统计工业品价格(PPI)。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生产端的物价水平下降了,反映到GDP增速上,就出现了名义增速反而小于实际增速的情形。

也就是说,长沙的名义增速大于实际增速是正常的,而郑州的名义增速远小于实际增速是不正常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郑州上半年GDP被长沙和无锡反超呢?一方面,受限于中西部地区的大环境,缺乏资源禀赋的郑州不可能有太好的表现。另一方面,自去年以来,郑州富士康不断出现波折,作为郑州最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对郑州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

这一点,从郑州机场的货邮吞吐量就可以窥出端倪。今年1-5月,郑州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22.7万吨,平均一个月4.54万吨。如果6月份大致保持这样的趋势,上半年货邮吞吐量大概为27.24万吨。而成都2个机场上半年的货邮吞吐量为34.03万吨,比郑州机场高了6万多吨。按照往年的数据,郑州航空货邮量一般领先于成都。今年上半年被成都反超了近7万吨,可见郑州的外贸确实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州上半年GDP不敌长沙,是不是说明长沙的情况就很好呢?其实也不然。中部六大省会城市,包括武汉在内,上半年没一个城市的数据是理想的。武汉虽然有接近600亿的增量,排全国第七位,但实际增速只有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禀赋如此好的武汉尚且不理想,长沙就更不用说了。

长沙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93.3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645.91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4171.97亿元,增长3.7%。郑州第一产业增加值75.8亿,同比增长1.2%,总量和增速均不如长沙。第二产业增加值2845.6亿元,同比增长8.4%,两个指标均超过了长沙。第三产业增加值4087.2亿元,同比增长5.1%,总量不敌长沙,增速高于长沙。在遭受富士康冲击的情况下,郑州的二产增速居然达到了8.4%,真是令人深感意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半年,长沙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郑州增长7.9%。长沙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4%,郑州增长0.2%。其中,郑州在工业领域的投资同比增长39.1%,这也是郑州二产还能以较高速度增长的重要原因。

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1.21亿元,同比增长5.9%;郑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5.7亿元,同比增长6.3%,两项指标均高于长沙。其中,长沙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6.19亿元,增长12.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20.57亿元,增长11.0%。住宿业和餐饮业零售额加起来都不到250亿,这是长沙大搞网红经济的成果。我早就说过,网红经济撑不起长沙这座特大城市的发展,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

上半年,长沙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为1525.45亿元,同比下降5.5%。郑州市进出口总值2493.5亿元,居中部城市第1位、全国省会城市第5位、国家中心城市第7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沙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70元,同比增长5.0%,在中西部地区排第一。郑州为21720.8元,同比增长5.9%。虽然增速高于长沙,但总量少了1万元,差距非常大。长沙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8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04元,而郑州的数据分别为23606.4元和16965.4元,均有不小的差距。

长沙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6.14亿元,同比下降2.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4.86亿元,下降3.1%。尽管GDP增长了300亿,但财政收入和支出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郑州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0亿元,同比增长1.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832.9亿元,同比增长3.9%。论财政收入,郑州相比于长沙有较大的领先优势。6月份,长沙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148.10亿元,比年初增加2265.54亿元。郑州为31013.6亿元,比长沙高了865.5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如果跟武汉比,这两个城市都有相当的差距。上半年,武汉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1719.48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99.21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8401.51亿元,比年初增加2647.48亿元。武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郑州高了189.21亿元,比长沙高了253.07亿元。其中,长沙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到武汉的72%,而长沙GDP相当于武汉的73.8%,长沙在财政方面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大体来说,郑州与长沙互有胜负,经济上谁强谁弱并不十分明显。在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方面,长沙不如郑州。这也好解释,因为郑州毕竟比长沙多了200万人口。若是论人均,长沙的优势还是比较大的。

在产业方面,长沙拥有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食品(含烟草)和先进储能材料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工程机械产业具有世界影响力。2022年,超千亿的规上产业只有一个,产值1016亿元。郑州也有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食品、铝及铝精深加工等6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与长沙的重叠度很高。其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产值700亿元,现代食品产业整体规模近1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达5500亿,汽车装备产业达2000亿元。从现有支柱产业来看,长沙和郑州均不具备领先对方的优势。虽然郑州电子信息产业比较发达,但主要以代工为主,核心就是郑州富士康,科技含金量并不高,稳定性也大打折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长远来看,郑州将着力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5个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氢能与储能、量子信息、类脑智能、未来网络、虚拟现实、区块链等6个未来产业。长沙也规划布局了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即:现代半导体、先进储能材料、移动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与北斗+。此外,长沙也前瞻布局了类脑智能、生命科学、量子科学、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来看,长沙也不具备特别的优势。当然,规划是一回事,落实是另一回事,不能拿着规划当现实。值得一提的是,钠离子电池可能取代锂离子电池成为储能领域的未来趋势,被业内称为下一个万亿级储能新赛道。目前,致力于打造钠电之都”的长沙,在钠离子储能材料领域已经走在了行业的前端。

长沙真正领先于郑州的就是科教文卫。长沙有4所211高校,其中3所是985高校,而郑州只有郑州大学是211高校,且排位比较靠后。长沙有3所百强综合医院,其中两所可以排进全国前20强。郑州只有郑州一附院可以拿得出手,凭借规模优势才坐火箭进入了全国前20强。文化娱乐方面,那就不用说了,长沙这座网红城市的名头谁都知道,文化旅游产业成了长沙的第七大支柱产业,这方面也不是郑州可以比的。

科教优势很容易转化为产业优势。尽管郑州也部署了不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但受制于科技实力与高端人才供应,郑州最终只能位于产业链的中低端,而长沙在某些产业可以挺进中高端。这是由长沙的底蕴决定的,郑州短期内无法赶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郑州有人口的优势。河南有1亿人口,人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湖南人口少了两三千万,且大量精英和精壮劳动力被广东虹吸,长沙在人口方面肯定拼不过郑州。所以,在未来的某个时间,长沙GDP有可能落后于郑州。

不过,长沙也有长沙的优势,那就是赢在人均上。论发展质量,长沙还是有底气的。

(2023年8月11日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