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酱酒行业呈现出龙头引领、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目前我国酱香型白酒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可以按照体量规模划分为四个梯队。在这四个梯队中,龙头企业集中度较高,与第二梯队形成了明显的差距。第二梯队已经基本成型,习酒和郎酒两家企业销售收入都突破了200亿元,与第三梯队也拉开了一定的差距。第三梯队近年来实现了爆发性增长,虽然起点较低,但整体竞争非常激烈。具体情况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贵州茅台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其酒类业务收入市占率达到了59%,绝对优势地位居于第一梯队。2022年,茅台股份公司的酒类业务营收达到了1238亿元,同比增长16.2%,占据了酱酒产业的50%以上比重。其中,茅台酒实现了1078亿元的营收,在整个酱酒行业的市场份额超过50%;茅台的系列酒营收达到了159亿元,在近年里得到了迅速发展。而2022年推出的1935系列酒在上市首年就突破了50亿元的营收,成为茅台系列酒新增长的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习酒和郎酒位列第二梯队,销售规模都超过了百亿。习酒在2022年的销售收入超过了200亿元,同比增长约28%,超过了年初制定的177亿元目标,上交税收超过80亿元。习酒全国经销商数量已经超过2000家,销售网点数量超过17万个,产能突破了5万吨,储酒达到25万吨;郎酒在2022年的销售规模约为200亿元,其中酱香板块占比约80%,实现收入约160亿元,其中青花郎在2022年的销售规模约为65亿元。目前郎酒的年产酱酒高达6万吨,优质酱酒储量已经达到了18万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国台、金沙、珍酒和钓鱼台位于第三梯队,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国台在2022年的销售回款约为70亿元左右,虽然有所下滑约30%,但其年投产量已经超过了万吨,库存基酒超过了5万吨,经销商数量近千家;金沙在2021年实现了销售回款60.7亿元,同比增长122%,进入了50亿级规模,其主力单品摘要酒实现了37.6亿元的销售额,占比达到了62%;珍酒在2022年实现了38.23亿元的收入,回款超过50亿元,其中珍30和珍15系列在2021年分别实现了5亿元和15亿元的销售额。2022年4月,珍酒李渡在港交所上市,未来可能通过产能扩容和核心大单品的突破,继续实现百亿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梯队主要是规模在30亿以下的中小型酱香酒企业,包括广西丹泉、山东云门、湖南武陵以及赤水河流域的仙潭等。这些企业规模较小,增速较快,尚未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此外,还有许多新兴品牌逐步丰富了酱香型白酒行业的竞争格局。

从品牌企业的增长目标来看,茅台已经突破了千亿元规模,并且习酒、郎酒、国台、珍酒、金沙等品牌逐渐突破了50亿和100亿的销售额。以目前2100亿元的行业收入为基础,假设酱酒以稳健的15%复合增长率发展,预计到2035年底,整个行业规模仍有望突破3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