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半年,招商三局共接洽企业130余批次,400余人,组织招商现场对接会90余次,签约金额27.65亿元。

130、90、27.65这是一串耀眼的数字,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战果,是甘泉堡经开区招商三局招商人员紧扣“打造首府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使命,只争朝夕、日夜兼程交付给园区的最好的答卷。

今天请跟着小编的笔触一起来看一看答卷人之一的甘泉堡经开区招商三局项目主管王茂林的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招商人的早晨:以最快的办事效率确保项目尽快落地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从未间断的电话铃声和源源不断的客商信息。”王茂林打趣的说。

早上9:30,王茂林来到了办公室,结合项目资料,对意向企业的可研来了一场高效率的头脑风暴,为后续的走访洽谈工作做足准备。

一个小时后的10:30,王茂林接到了他的第一波客人——江西某建筑科技企业。对方有备而来,询政策、问成本、聊市场、说产业、谈规划,立足自身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与王茂林结结实实的来了一场深入且极具挑战性的探讨。

一番圆满而精彩的交流为后续的走访洽谈工作铺平了道路。为了客观的将甘泉堡经开区的实力展现出来,王茂林还带队赶赴新疆锦润集团产业园实地考察工作场地及生产厂房。

洽谈很愉快,走访也很满意,但对方就是只字不提下一步项目落地的事,在考察过程中,细心的王茂林发现了这一情况。

“面对纷沓而至的订单,迫切需要办理入住手续的该企业,在洽谈之初是有意将选址定在离甘泉堡经开区不远的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因为对方允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办理包括营业执照在内的所有入驻手续,所以面对我们,对方犹豫不决,项目推进踌躇不前。”王茂林说。

“进了甘泉堡的门、就是甘泉堡的人”秉持着这一理念,王茂林在第一时间对接相关部门协调办理了包括营业执照在内的所有落户手续。

“招商战就是时间战,只要项目质量好效益优,是园区6大链主的上下游产业,我们就及时跟进后续服务,这些项目一旦错过最佳时间,就可能‘花落他家’。”王茂林说。

扎实的案头工作、丰厚的专业知识、机敏的洽谈技巧和锲而不舍的追踪项目的能力,王茂林很快就“征服了”该企业相关负责人的心,加之甘泉堡经开区有最优惠的政策、最快的办事效率、最好的服务保障,让甘泉堡经开区这一风水宝地在众多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各地抢客商争项目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招商人的下午:以最贴心的服务助力企业入驻一路绿灯

与远赴甘泉堡经开区投资兴业的众多企业一样,江西某建筑科技企业在落地前,也有着人才方面的顾虑。

“甘泉堡经开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离市中心近60公里,虽然倚靠首府,但能否享受到首府众多大学释放的人才红利,是考量众多项目能否顺利落地的关键因素。”王茂林说。

为了企业入驻工作一路绿灯、发展状态一路红火,王茂林早在今年5月就与新疆职业大学初步达成了“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校企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联合办学机制的合作意向,这一机制的落地助力甘泉堡经开区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

当天下午,带着该企业对科技型人才的特殊需求,王茂林开始起草针对新型装备制造业“适销对路”的专业要求,“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凡是别的地方能做到的,我们将全力做到,别的地方做不到的,我们也将努力做到。”王茂林说。

早上看可研、带队考察、实施座谈,下午解决入驻企业后顾之忧、跟进后续服务,这就是王茂林的一天,也是甘泉堡经开区众多招商人员的一天。而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服务的精神,让他们的努力终结硕果,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使得甘泉堡经开区在短短11年的时间里,从昔日荒凉沉寂的盐碱荒滩崛起成为一座生机盎然、焕发活力的产业新区。

王茂林今后的每一天都将是昨天的升华版,他希望在他和甘泉堡每一个招商人的努力下,甘泉堡经开区能早日实现“千亿园区”的建设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