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在中国文坛,从古至今,男女爱情故事数不胜数。

在中国近代社会,有一位著名的才子,不仅留下了许多受到无数人追捧的小说,而且风流多情,与众多女人打过交道。

他就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学家郭沫若。今天文章的另一个主角是他的妻子、著名书画家于立群。两人在一起四十多年后,于立群居然选择跟随郭沫若自杀。发生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教好,唱歌跳舞都好

于立群1916年出生于广西和县的一个官僚家庭。她的祖父于世美是清朝同治当年的二号人物。历任广东学堂、驻德国大使、吏部侍郎。后来,他担任李鸿章的幕僚长达十多年。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于世美信仰佛教,从未结婚。后来,他收养了弟弟的儿子于孝侯,也就是于立群的父亲。她的母亲也出身显赫。她的祖父岑春煊曾任两广总督。光绪二十六年,他力排众议,从兰州北上营救“慈禧”。

于立群的母亲生下了五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于立群是第三位。她的大姐叫于佩辰,又名于丽辰。民国后,于家陷入贫困,母亲带着年幼的儿子和女儿来到上海投靠祖父。随后,于立群也前往上海与他们同住。

于立群有着美丽的外表和活泼的性格,深受祖父的喜爱。十四岁时,她考入上海明月歌舞剧社,随后考入上海电影学院。她演话剧、拍电影,成为当时著名的红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上面不难看出,于立群家庭富裕,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生活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且她的性格洒脱,容易与人相处,这也让她的生活一帆风顺。她会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并愿意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也为她后来的人生轨迹做了铺垫。

遇见爱情,一见钟情

于立群第一次见到郭沫若时,她还不到二十岁。当时,她给郭沫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穿着蓝色的衬衫,扎着当时流行的两条辫子,皮肤健康透亮,一点也不像那些当红女明星那样柔软做作。

郭沫若对于立群一见钟情,不仅因为她美丽的外表,还因为她在她身上看到了姐姐于丽晨的影子。原来,郭沫若与于立辰有过一段恋情。于立臣是一位进步青年,曾因共产党员被捕,出狱后为《大公报》工作。

1934年,于立臣患有肺病。靠着工作津贴,她去日本治病,还担任《大公报》驻日特派记者。她在东京的住所距离当时流亡日本的郭沫若的家不远,两人开始约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当时郭沫若已经有了日本妻子和几个可爱的孩子,但他还是对力晨一见钟情。一个浪漫多情的才子,一个才华横溢的记者,在东京这个地方发展出了一段浪漫的爱情,可惜这毕竟超出了世人可以接受的范围。

故事也以悲剧告终。后来,《大公报》再也无力承担于丽辰在日本的费用,只好回国。疾病让她心情郁闷,最终她走上了上吊自杀的道路。

后来中日战争爆发,郭沫若也抛弃了在日本的妻儿,毅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也促成了他与于立群的邂逅。

因为这个原因,于立群和郭沫若之间的接触逐渐增多。当时,郭沫若已经是一位成功的作家和社会学家,社会地位很高,而且比她大24岁,因此于立群非常尊重郭沫若,把他视为推心置腹的长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当故事发展到这里,一对才子佳人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和追求,彼此尊重、相爱,这也为他们以后能够相伴一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遗憾的是,我们猜到了故事的开头,却没有想到故事的结局。并不是所有的爱情故事都有令人羡慕的结局,让人感叹的是世事无常。

丧夫丧子,自杀

抗战爆发后,于立群加入抗日演出队伍,跟随郭沫若去过很多城市。相处时间长了,两人逐渐产生了感情。于立群搬到了郭沫若租住的地方,两人开始同居。他们两人共有四个男孩、两个女孩和六个孩子。他们在一起已经40多年了,于立群也成为了郭沫若的最后一位妻子。

与郭沫若同居后,于立群逐渐放弃了自己热爱的演艺事业,转而承担起私人秘书的工作。她帮助郭沫若抄写各种手稿、查找资料、接待客人。她一整天都很忙。此外,她还积极参加妇女运动,并帮助筹集资金和医疗物资支持战争需要,生活过得十分艰苦。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于立群仍然竭尽全力将自己的几个孩子培养成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文化大革命的开始改变了一切。尽管被要求保护,但郭沫若一家还是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两年时间,两个儿子相继去世,这让郭沫若和于立群精神创伤极大。

年迈的郭沫若不堪打击,悲痛万分,愤怒不已。一年内他七次入院。于立群也因各种原因多次留院观察。1978年6月,86岁的郭沫若仍然把于立群抛在了身后,迈出了第一步,就去世了。

于立群在完成《郭沫若文集》的编写后,于次年2月在北京旧居自杀身亡。

关于她自杀的原因有多种猜测。一是她无法忍受儿子和丈夫的相继去世,心情郁闷,所以选择了跟他们走;她为郭沫若怀了孩子,但郭沫若始终抛弃她,导致大姐自杀,这让她无法接受,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不过,人已经去世了,再多的猜测也不会是徒然。对于于立群来说,她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和自己热爱的工作,但因为郭沫若,她逐渐成为了其中的附属品。

其实于立群本人的书法水平也很高,但人们提起她,仍然会称她为郭沫若妻子。

我们看到,女性必须有独立的事业,这样才能有自己的精神寄托,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才能更快地走出来,更快地找到人生新的目标。于立群自杀的悲剧还在于他失去了人生目标,所以在与郭沫若度过了半生之后,他毅然选择离开这个让她痛苦不堪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