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于脾胃的重视,是五脏六腑里最为关注的一对。因此,在中药系统里,和脾胃有关的中药,一般都是人们更为常用和熟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就曾说过:脾胃内伤,百病由生。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脾胃如果不好了,身体就会出现很多健康问题。

为什么中医会对脾胃如此重视?一个最简单的原因,那就是脾胃和饮食、气血的关系。

人的身体生命离不开饮食营养,这一切在中医系统里都和脾胃分不开,包括受纳水谷(进食),腐熟水谷(消化),运化水谷(吸收)和生化气血,无一不是由脾胃来主宰的。

而想要调理脾胃的问题,中医也有健脾、化湿、理气、散寒等方法,但不管是哪种方法,目的都是一个,那就是促进脾胃的运化,比如健脾化湿,我们就会想到白术,理气健脾,我们就会想到陈皮,温胃散寒,我们就会想到干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味中药,却能完美兼备上述几种健脾的功用,它就是厚朴,我们一起来掌握一下。

厚朴是一种树皮,从来源上看,它属于厚朴或者凹叶厚朴树皮,古人认为它性味苦辛而温,能入脾、胃、肺、大肠四经,主要就是能燥湿健脾,下气除满。

关于厚朴的使用,古人有很多精彩的论述,有说它少用能通阳,多用则破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则说:(厚朴)木质朴而质厚,味辛烈而色紫赤,能行脾胃之气、化脾胃之湿、散脾胃之寒、消脾胃之宿食。

而厚朴的使用上,因为它性味相当燥烈之故,一般都不直接生用,而是有一定的炮制手段,最传统的炮制方法,就是用生姜汁喷洒汲透,然后炒干,这样能缓解它苦温燥烈之性,却又能增加健脾理气之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历代医家对于厚朴的使用,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掌握:

1、燥湿健脾:

这是厚朴最基础的一个功用,苦辛燥散之性,温烈之气,既能行气又能燥湿,还能消除脾虚未能及时充分运化的“宿食”。

因此,在历代医家方剂里,凡属脾虚生湿、脾虚食积、脾胃不和之证,都能见到厚朴的身影,再加上厚朴“温热”的特点,更适合伴有寒性的证候。

脾和湿有一种天然的亲和感,脾虚可以导致湿气内生,湿气太重也会导致脾虚,脾虚湿盛会影响中焦的气机,从而出现脘腹闷胀不舒,消化不好,饮食减少,大便溏泄等问题。这时候,厚朴就可以和木香、砂仁、陈皮白术等配伍。

如果是比较单纯的脾虚,运化能力下降,这时候厚朴就可以和党参、白术、生姜、法夏等配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脾虚又有了宿食不化,厚朴就可以和山楂、神曲、鸡内金、白术等配伍,起到健脾消食的作用。

如果是新近出现的脾胃气滞,一般以腹部胀痛不舒服为主,大便也可能有点不通畅,这时候厚朴就常与大黄、枳实、木香之类配伍

2、健脾散寒:

厚朴性味苦温辛烈,根据内经“寒者热之”的原则,显然很适合用于各种寒凉证候。

如果是脾胃中焦有寒气,出现水谷不化、腹部冷痛,大便水泻之类,厚朴就可以与莱菔子、白术、陈皮、高良姜之类配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温肺化痰:

这个功用也不算晦涩,传统中医方剂里还经常见到,但现代中医却慢慢开始忽视了。

其实,厚朴并不是单纯的入脾胃二经,同时还能入肺和大肠经,它苦温燥湿之力,对于肺有寒湿痰湿之证,同样也是很合适的。

比如痰多喘息,辩证属于寒湿者,厚朴就常与麻黄、杏仁、桔梗之类配伍。

总而言之,厚朴是一味很常用的中药,它健脾化湿、散寒理气的作用是相当可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唯一的不足就是,厚朴苦温燥烈,容易耗损津液,如果属于阴虚、气虚之证,最好还是暂时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