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众号ID:hlmyj001

投稿:hlmyj001@163.com

本文原题《贾兰为什么容易被忽视?两个因素,注定他走的路与宝玉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陈想书语

贾兰是《红楼梦》中早逝的贾珠与李纨所生的儿子,也即贾政与王夫人之孙,宝玉之侄。

应该说, 贾兰在书中存在感并不强,虽是贾政的嫡孙、贾母的重孙,在荣国府地位非同一般,但又似时不时被贾母等重要人物忽视。比如有一年元宵节,这在我们的传统里是特别重要的节日,庆祝活动很隆重,但贾兰居然缺席而无人知晓,直到后来贾政想起来方才派人去接来。

这如果比之学生,我们知道,容易被老师记住的,要么是优秀生,要么是后进生,总之是要有特色;处在中游的没什么特色的学生则不容易引起关注。把宝玉、贾环与贾兰放在一起考虑的话,也明显是宝玉与贾环给人印象深刻,具体来讲是宝玉更招人喜欢,贾环更叫人厌烦,而贾兰索性就让人没印象了。

当然,同样比之于学生,多年以后来看望老师,让老师感受到温暖喜悦的,又常常是当年中游的学生;荣国府三少中,最后重振贾府门楣的希望,还是落在贾兰身上。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实际上重要的人物,在他成长过程中却显得不那么重要呢?这里试从处境与性格角度作一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看贾兰的母亲李纨

李纨也是金陵名宦之女,她的父亲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可能也正因为当过这个类似于大学校长的官,李纨从小并不是像薛宝钗和林黛玉她们那样饱览群书,而是特别强调重标准、守规范。这在李纨身上体现得很充分,她青春守寡,却心如“槁木死灰”,一心只是培养贾兰,可称得上是标准的节妇。

本来贾珠是李纨的支柱,从书中有关描写可知,贾珠在贾府的认可度很高,去世多年以后仍是贾政与王夫人心头之痛。但贾珠那么年轻就走了,对李纨来说,她作为一个寡妇,既然决定守节,那么她接下去的生活,即便她并没有多么清晰地思考过,也应该知道,将有三个阶段的依靠:

第一个阶段,依靠贾珠在荣国府的精神存在。荣国府上下,特别是贾母、贾政夫妇等重要人物一见到她,就想起贾珠来,就会把对贾珠的怀念和柔情加在她身上;事实上,荣国府上下对“先珠大奶奶”确实是尊重的,特别是经济用度上面不曾有失。

第二个阶段,依靠李纨自身的与人为善。“死者长已矣,他人亦已歌”,尽管荣国府里的人没那么超脱,没那么易忘,但贾珠终究会被人们遗忘的,会被替代的;即如最不容易淡忘的王夫人,也大概是在宝玉被贾政打得半死时才强烈地想起了自己的大儿子。相应地,人们看到李纨,也会渐渐更倾向于看到“她自己”,也就是说,她的个人表现将更明显地影响她在贾府的地位与名声。当然,她的人品在荣国府上下是公认不错的。不过这可能会是个脆弱的依靠,因为有时候,善良并不能换来尊重,特别是在善良被理解为软弱的时候。

第三个阶段,依靠儿子贾兰的光宗耀祖。这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特别是一个寡母的最大的和最后的依靠。我觉得这是不需要解释的。

正因为贾兰才是自己最可靠的依靠,所以李纨从自己父亲当过国子监祭酒的感受,和公公贾政的经验(贾政原也准备参加科举),或者还要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她认识到读书求进是一条最可靠的路。

她的选择,其实跟我们现在绝大多数的母亲差不多。

又因为选择了这一条路,于是贾兰显然不能像宝玉、贾环他们那样常常赶热闹,参加杂七杂八的活动了,他必须在母亲的陪伴下天天读书;在那宝玉、薛蟠等人用来作为交朋友场所的家学,他也确实是去读书的。并且,他不能像宝玉那样读杂书,而必须读应制之书。

他与我们“双减”之前孩子们的差别,大概就是不用赶来赶去上校外培训班吧。

这样,他当然也不可能有很多机会跑到慈爱的曾祖母贾母或者祖母王夫人那里去撒娇承欢的,他小小的身影更多出现在书房里,她们甚至不留神就想不起这个孩子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贾兰自己。

从他的个性上说,从书中不多的出场表现看,贾兰并不是个特别活泼的男孩,这应该与成长中只有母亲相伴,而母亲又更注重他的学习密切相关。

所以即便他偶有几次去见家中长辈,也不像宝玉那样会邀宠,“撒娇承欢”那是谈不上的;当然,也不像贾环那样一不留神就惹事,他就是规规矩矩的,把礼数上该有的完成掉而已。

从他的能力上说,贾兰看起来也是个普通孩子,这是说,没有什么特长。

这主要是与宝玉相比。宝玉是衔玉而诞的,这就意味着天赋异禀,非人力所及的;另外,他是不肯读书的,但他实在是个很有思想和才华的人。他对人、事、物的思考不用说往往是独出机杼的,诗词歌赋方面除了与黛玉、宝钗相比尚有不如外,也是颇见风采,得到严父贾政首肯的。

而贾兰就没有这方面的才华,他写得比较好的大概就是应试作文了,像写诗这类需要独抒性灵的文学创作,他就不上道了。据他祖父贾政的考验,是明确认为在写诗之类“歪才”上,贾兰与贾环差不多,远逊于宝玉的。

既如此,贾兰就又失掉展示风采的资本了。如果单是读书求进,那是注定“十年寒窗无人知”的;要想有人闻,那得金榜题名再说。就像我们现在,有拿平常考分当才艺来展示的吗?

不过贾兰也是认认真真学过骑射的,这倒是一项才艺,可是贾府偏偏又不重视这项活动啊!兴许在王家的话会好些?

从以上两个角度来看,贾兰在成长中显得不那么亮眼也就在所难免了。幸好,后来他证明了他是贾府里“最亮的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部分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红楼刘姥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描下方小程序码

进入公众号认证微店

更多好货等你来!!!

纵横谈

传统文化的当代应用

从前这些事

古今多少事,都做当下谈

红楼梦研究

公众号:HLMYJ001

投稿:hlmyj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