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坚持让人民群众受益是深化医改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深化医改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充满艰巨性和复杂性。紧扣“民呼我为,民需我应”的新时代脉搏,准确把握深化医改所处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始终要坚持“一个中心”,即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用好“一个抓手”,即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突出“一个重点”,即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不断将深化医改向纵深推进。高举公益性的大旗,实现以上要求,抓好“破”“立”之间的制度衔接,变得尤为突出。

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2017年9月和2019年年底,全国公立医院分别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旧的运行机制已破除。现实层面,我国公立医院的营收仍然以医疗收入为主,由于政府财政补助不充分、价格补偿不到位,叠加新冠疫情影响,运行压力持续加大。

有研究显示,2021年全国实现收支平衡的公立医院占比为62.9%,比2020年降低8.2个百分点;结余留用政策执行的进度滞后于药械带量集中采购,2022年年底完成前4批国家集采药品和首批耗材集采结余资金拨付的只有5个省份,从部分地方的情况看,拨付给医院的总金额与同期应当留用的金额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显示,与2020年相比,2021年我国三级医院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和住院次均药品费用相较2019年仍呈下降趋势,同时二级公立医院临床服务能力和诊疗支撑能力持续提升,运营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稳步增强。一边是深化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一边是“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的配套改革还有待跟进落实。

在深化医改的施工图上,对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有明确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按规定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落实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等。将这些政策转化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可以说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医改的难点和重点。

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就是要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落实深化医改的主体责任,提高创造性执行能力,努力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上寻求突破,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4部门联合印发方案,启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截至2022年年底,前4批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所在的省份均已出台相关方案,围绕建立健全国家区域中心管理体制、人事薪酬制度、补偿机制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这些改革的实在举措为建立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路子、摸经验。对此,既要加紧总结,更要举一反三,实现更大范围的推广。

促进公立医院始终沿着公益性的正确方向前进,把好方向盘很重要,道路建设也不可或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财政状况和人民群众卫生健康需求,逐步加大深化医改的外部保障,夯实公立医院公益性基础,期待更多的合力。

文:叶龙杰

编辑:于梦非

校对: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