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济远”管带方伯谦擅自逃回旅顺,事后被李鸿章以“临阵退缩”的罪名斩首示众。而跟着“济远”一起逃跑的“广甲”号,因为隶属广东水师,属于客军,因此管带吴敬荣被免去死罪,革职留营。

巧合的是,北洋水师的对手日本联合舰队在这场战斗中也有两艘军舰提早退出战斗,未经舰队司令伊东祐亨的批准就先行返回了长山串临时锚地。不过他们的结局可比方伯谦好得多。

集结在海上的日本联合舰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集结在海上的日本联合舰队

日本舰队中率先离开战场的是代用巡洋舰“西京丸”号。“西京丸”原本是日本邮船公司的邮轮,甲午战争爆发以后,被日本海军征用,加装了1门120毫米口径速射炮,2门47毫米机关炮2门和1门57毫米机关炮,作为代用巡洋舰使用。

虽然说排水量有2913吨,可“西京丸”毕竟原来只是一艘邮轮,防护力基本没有,加装的火炮也聊胜于无,综合战斗力还不如几百吨的炮舰,因此根本不适合参加舰队决战。不过按照日本海军原本的估算,北洋水师只会派出少量巡洋舰护航运输船前往大东沟,这一战可以轻松取胜。因此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中将有意随舰队出海观看海战经过,因此选择了装潢考究,乘坐舒适的“西京丸”作为座舰一同出海。

代用巡洋舰“西京丸”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用巡洋舰“西京丸”号

悲催的是这一次不仅遭遇了北洋水师的全部主力,而且海战爆发以后,由于日本海军的一系列错误,导致本队被北洋水师冲断。这么一来舰队尾部的“比叡”、“扶桑”和位于它们左侧,被本队和北洋水师隔开的“西京丸”、“赤城”两舰就遭到了北洋水师的围攻。

在短时间内“西京丸”就中了4枚305毫米炮弹、1枚210毫米炮弹、2枚150毫米炮弹、4枚120毫米炮弹和11枚6磅炮炮弹,一度还被北洋水师的“福龙”号鱼雷艇逼近,只是侥幸躲过了3枚鱼雷,才免于丧生大海。好不容易脱离险境以后,桦山资纪意识到此地危险,因此不敢久留,直接下令离开战场,返回长山串临时锚地。

另一艘脱离战场的则是铁甲舰“比叡”。“比叡”被北洋水师切断,和本队的“松岛”等舰脱离以后,遭到了“定远”、“经远”等舰的围攻,处境也是非常危险。特别是击中舰尾军官室的1发305毫米炮弹不仅击毙了军医长三宅贞造、大主计石塚铸太等十多人,而且舰内结构也遭到很大破坏,后部主甲板局部坍塌下陷,部分炮弹也被引爆,一时情况非常危急。

所以“比叡”号舰长樱井规矩之左右海军少佐在第一游击队折返,牵制住了北洋水师以后,立即下令暂时脱离战斗进行抢修。这种行为在当时各国海军中也是常规操作,只要抢修结束以后立即重新投入战斗,都不算临阵脱逃。樱井规矩之左右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因此在控制住火势以后,就下令“比叡”转向驶回战场。

“比叡”号铁甲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叡”号铁甲舰

然而就在此时,正在返回长山串临时锚地的“西京丸”号与“比叡”相遇。桦山资纪下令“比叡”和自己一起航行,返回临时锚地。桦山资纪为什么要这么做无人知晓,但是他是军令部长,樱井规矩之左右自然是老老实实服从命令,“比叡”随即和“西京丸”行动,先行回了长山串。

而伊东祐亨这边一直和北洋水师苦战,后来“松岛”又中弹重伤,自己也是忙得焦头烂额,无暇顾及“西京丸”等舰。直到联合舰队主动退出战斗,进行重整时,才发现少了两艘船。

“比叡”的露天火炮甲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叡”的露天火炮甲板

伊东祐亨并没有想到桦山资纪会扔下还在战斗的联合舰队先行返回长山串临时锚地,因此以为是混乱中两舰和主力失散,于是下令除重伤的“松岛”自行返回吴港,伤势较重的“赤城”返回临时锚地,其他各舰返回战场,寻找“失散”的“西京丸”和“比叡”。

折腾到了海战的第二天,也就是9月18日的下午6点,联合舰队还是没有发现“失散”的两舰,这才掉头返回。而早在9月18日凌晨1时15分,“西京丸”就已经返回了临时锚地,联合舰队白白折腾了一天。

奉命先行返回的“赤城”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奉命先行返回的“赤城”号

桦山资纪先行退走当然也有几分临阵脱逃的意思,不过毕竟“西京丸”不是正经军舰,这次来原本目的也只是观战,既不用冲杀在一线,也没有指挥职责,更何况桦山资纪还是伊东祐亨的上司,既然没有出事,自然不会追究他的责任。而樱井规矩之左右是奉命行事,当然也不会追责,所以此事就这么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