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郭璟霖 通讯员 王怡丁)每天清晨,坚持晨练的民警孙四虎从家出发沿灞河走上三公里来到广运潭派出所上班,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也是作为“河湖警长”机制所在公安机关巡查水面的一项工作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秋的傍晚,位于陕西西安秦岭北麓的灞河碧波荡漾,水中鱼儿成群、空中飞鸟集结、岸边游人如织,形成了“城在水中、水在城里”的大美景象。作为全国首个以生态命名的开发区属地公安机关,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浐灞生态区分局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积极开展“昆仑”专项行动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为城市铸牢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公安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护河流生态,重塑“灞柳风雪”美景

“早些年这就是一片野河滩,居民在此种菜务农,挖沙采石,更有个别企业在此非法排污、倾倒垃圾......”同为广运潭派出所的民警王养林说。他和孙四虎一样见证浐灞发展,他1991年从警校毕业就与灞河结缘,守护了这里半辈子。他告诉记者,经过近几年国家下大力气整治环境污染、修复生态环境,公安机关发挥“河湖警长”机制效能,配合相关部门依法打击治理挖沙、排污、非法捕鱼等违法犯罪行为,为有着关中八景之一的“灞柳风雪”,留下了传承千年折柳寄情的独特浪漫。

“4月1日至8月31日是西安禁渔期,浐河、灞河、渭河都是禁渔区域,使用非法渔具是违法行为。”自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以来,浐灞分局采取河湖警长岸边巡逻、无人机高空巡查、冲锋舟水上巡航的模式,开展水域安全和环境执法检查,及时救助溺水轻生人员,累计办理非法捕捞水产品等案件60起,打击处理72人。民警向记者展示了此前收缴的地笼、锚渔杆、粘网等非法渔具,并表示不法人员为了一己私利,危害渔业资源,也违反了法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守护湿地生态环境,为候鸟迁徙留下乐园

灞河在西安市未央区赵村附近与浐河交汇,再向北融入渭河后向东流入黄河。在灞河汇入渭河处,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绿地盎然,丰富的林地植被和湿地环境也让此成了一级保护鸟类黑鹳、中华秋沙鸭,还有二级保护鸟类白琵鹭、红隼等130多种鸟类栖息繁育的乐园。

拿起望远镜与公园的鸟类监测员一起巡查、向游客宣讲爱鸟知识、打击捕杀野生鸟类违法犯罪行为,浐水西路派出所民辅警们平时不仅是捍卫万家灯火的守护人,为候鸟栖息的栖息地提供良好治安环境的践行者。

“它会说话,是不是二级保护动物鹩哥?”。在2022年10月,浐灞分局治安大队接到有人非法收购野生动物的报警,在随后的调查中民警在一所民宅楼顶发现了清脆的鸟叫声。在众多鸟类中一些鸟类体型较大会说话,疑似为二级保护动物鹩哥。经林业部门鉴定,有12只鸟类为鹩哥、蒙古百灵等,于2021年2月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系二级保护动物。民警将这些“小精灵”送到西安世博园寄养,随后放生。

据了解,聚焦生物多样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浐灞分局制定了《服务浐灞生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10条举措》,通过与生态环境、林业草原、渔政管理等部门职能互补,形成合力,打通了信息交流、线索通报、案件移交、检验鉴定的“绿色通道”,将生态环境隐患防范在早、化解在小、处置在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助力水源地保护,保障万家饮水安全

西安人都知道平时使用的自来水,多来自周至县的黑河,但当地东郊浐河田家湾段也是保障周边市民生活用水的水源地。别看这里水不深,但是水源地的特殊地位却让

进入夏季,浐河边亲水纳凉的人越来越多,对此民警每次巡至此地遇到私自下河人员都要开展安全宣讲。特别是在汛期,一是为了防范溺水事故发生,二是保护水源地周边的环境安全。2021年6月,两名男子在汛期私自下河酿成事故,说到这里当时参与救援的民警依旧感到惋惜。

坐落在西安浐灞大道上的引汉济渭调度中心,这里承担着国家重大水里工程用数字化手段为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的职能作用。对此,属地辛家庙派出所,围绕及企业周边治安安全,开展反恐防暴、安全生产、企业内保,有效杜绝危害企业安全生产案事件的发生。

5000年前浐河米家崖孕育史前文明,盛唐时期广运潭水旱码头漕运兴盛,如今“三河一山”绿道环绕西安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西安浐灞公安也将工作能效覆盖29公里浐、灞“两河四岸”生态廊道和1200公顷水域范围,为天蓝、水清、地绿注入高质量发展的公安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