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殷本记》说,商纣王“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饮”。这是成语“肉池酒林”的由来。商朝,人们到底吃什么?咱们已考古实据为主,文献记载为辅来说。
一,粮食。
河北邢台曹演庄、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出土了碳化了的黍子,就是黄米。 河南安阳殷墟后冈圆形祭祀坑,发现谷物堆;同坑所出陶罐内以及铜鼎、铜戈上均发现了谷物遗存,为粟类。殷墟小屯遗址,还出土过稻谷遗存。商代种稻可推至更早——郑州商城白家庄遗址发现商代前期二里岗文化时期的稻谷遗存。
经对河南偃师商城遗址3人、安阳殷墟遗址39人骨样品C3、C4类含量测定,可知偃师商城与殷墟居民以C类植物中的粟、黍为常食。其中一位墓主人,生前似长期以稻米或小麦为主食。 可见,商人可能以粟类粮食为主,但粒食种类并不单一,出土证明了当时粮食作物的多样性。
商朝周边的“四土”方国,粮食也不限为黍、粟、稻、麦。陕西长武县碾子坡遗址,距今3000年前,在一个半竖穴式房址的壁龛内发现炭化谷物,经鉴定属于未去皮的高粱米。西安丰镐遗址出土了先周时期的炭化粟米。近些年,考古工作者通过浮选法获取到周原遗址龙山和先周时期炭化的裁培谷物种子,有粟、黍、小麦、大豆和稻谷等,此时属商代。
甲骨文中记载的谷类作物有——
1,禾,广义指谷物,狭义专指谷子,即小米或粟,是商代平民主要口粮,为贱食。
2,黍,黄米或大黄米,分黏或不黏,属贵重粮食。
3,梁或秫,粟中佳品,即后世所谓“膏粱”,糯粟。商代常为祭祀贡品。
4,麦,究竟指大麦还是小麦,学界有争论,多数认为指大麦。
5,来,也有争论,但多数认为指小麦。甘肃民乐东灰山四坝文化遗址和洛阳关林皂角树二里头文化遗址,有碳化大麦和小麦籽粒出土。
6,秜(ní),甲骨文中仅一见此字,学者们认为是种稻的动名词,可见商代种稻还不普遍,产量估计也不高。
7,稌(tú),学者多赞成是指黏性稻——糯米。
8,䊤(dàn),在甲骨文里,这个字是上下结构,学者们认为是指大豆。
9,穧(jì),在甲骨文里也是上下结构,学者们认为就是后来的稷,指高粱。
二,鱼肉。
据德日进、杨钟健、刘东生等学者鉴定,殷墟出土的野生兽骨有象、犀牛、虎、豹熊、肿面猪、野牛、扭角羚、貘、狐、狸、獾、獐、斑鹿、麋鹿、兔、猴、猫、竹鼠、黑鼠、田鼠等。被用来食用,也用于祭祀。
殷墟小屯村出土大量鸟骨,含隼、鸡、鹤、鸮、翠鸟等五目五科六属八种鸟类。
商代遗址中出土的鱼骨,经鉴定有鲤鱼、青鱼、大口鲶鱼、鳜鱼、黄顙鱼、草鱼、赤眼鳟和鲻鱼。 郑州商代遗址还发现中华鲟、达氏鲟和鲸鱼骨骸。
甲骨文中记载的猎获野生动物有——象、兕(sì,犀牛)、虎、豹、彘(野猪)、豕(野猪)、鹿、麋(四不像)、豸、狐、狼、野牛、兔、鹰、雉、隹、鸟等等。还有一些所指不明的猎物。
甲骨文有“省牛”、“省羊”、“省象”、“省鱼”等诸多记载,这是商王和贵族对人工饲养场所的视察,说明当时的家畜和水产养殖,已达相当规模。 偃师商城宫室区北部发现人工挖掘,用石块垒砌成缓坡岸的长方形池苑,面积2600平方米,池底有成片、成层的螺壳。殷墟小屯宫室区西侧也发现深达12米的大面积池塘。湖北黄陂盘龙城的宫城内西南方亦有兼顾景观和养殖的池沼。
三,果蔬。
果蔬难以保存,故少见于考古出土。
《吕氏春秋.本味》,记录了伊尹开给商汤的菜单,距商不远,应该可信。里面记载了当时许多土特名产食品—— 肉食有猩唇、獾肉、鸟雀、走兽、旄牛、象腰子、凤卵;水产品有鱄(zhuān)、鲕(鱼子)、鳖、鳐鱼等;调味品有姜、桂、菌、醢(酱)、盐;蔬菜有苹(水藻)、木实、木叶、树菜、芸蒿、水芹、菁、土英等;瓜果有棠实、百果、甘栌、橘、柚之类。山珍野味、蔬果土产。
《礼记.内则》记载:“芝、栭、蔆、椇、枣、栗、榛、柿、瓜、桃、李、梅、杏、楂、梨、姜、桂”等17种果品,其中桃、李、梅、杏、枣通谓之“五果”。
以上有的物名今已难考,有的在考古遗址有发现。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发现罐装桃仁、李核、枣核、草木樨等果酒原料。一些商代遗址出有梅核、花椒等调味品。
甲骨文中,有关于商代王室或贵族种植园圃的记载。学者认为,当时园圃蔬果种植与大田谷物栽培已经有了一些分工。
四,酒水。
商史研究著名学者宋镇豪说:“商代酿酒已发展到作坊的批量生产,酿酒作坊林林总总,不仅王都有,地方也很多,有属王家的,也有属各地贵显阶层的。” 郑州商城东南郊二里岗遗址,发现相当多大口尊,通高多在30厘米以上,器内粘有白色水锈状沉淀物,当属商王都的王家酿酒作坊。日本学者林巳奈夫认为,郑州二里岗出土的商代凡28厘米以上的釉陶有肩尊,都是用来酿酒的容器,其器形即甲骨文酉字之由来。后盛酒器酉又被卣字替代,但卣容量显然稍小,指在24- 35 厘米的喇叭口有肩的圈足青铜尊及截头有肩尊(又称鼎)。这些酒器容量可达5公斤以上。
河北藁城台西商代中期遗址的一处酿酒作坊, 屋内排放了46件陶器,以瓮和大口罐占多数,还有疊、尊、壶、豆、“将军盔”、漏斗等。陶瓮内留有与郑州二里岗大口尊内相同的白色水垢状沉淀物,共达8.5公斤之多,另还在4件大口罐内发现分别装有桃仁、李核、枣、草木樨与大麻子。经对白色沉淀分析鉴定,确定是人工培植的酵母,即用来制酒的曲蘖,今俗称酒曲。 甲骨文记载,商代地方贵族酿酒除供自家饮用外,还当做进贡品敬献君王。
甲骨文里记载了5种酒10多个品类——
1,酒,甲骨文里,“氵”在“酉”的右边,是后来“酒”的本字,通指粮食白酒。
2,醴,甲骨文里,左为“酉”右为“束”,指用束茅过滤的米酒。
3,鬯(chàng),指用特定青铜酒器乘装的高档礼仪酒。
4,果酒,如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酿酒作坊,出土了不少成罐的酿制果酒的原料,有桃仁、李核、枣核等,原当是鲜果或干果品,唯因果肉难以保存下来而仅见其核。
5,药酒,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酿酒作坊,亦出土了成罐的草木樨和大麻籽的制酒原料,草木樨能清热解毒,大麻籽能润肠通便,有祛风、活血通经功效,其仁浸泡酒可治骨髓风毒和大风癞疾等,推知当时这是药酒。
五,商代粮食加工和食品贮藏已很讲究,出土食品加工工具不少,亦有仓库包括粮窖发现;食品烹制甲骨文多有记载;使用调料包括盐、梅、酒、花椒、糖等。都不再赘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