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2022年6月,国务院出台《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赋予了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重要使命。如今,南沙已成为中国极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乘着发展的东风,金融产业也驶上快车道。

9月3日,在以“坚定信心守正创新,为广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为主题的广州金融发布会上,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工作局副局长朱锦表示,一年来,南沙方案金融任务全部完成,南沙实现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达8%,成为全区五大支柱行业之一。今年上半年全区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均超30%;累计集聚金融企业8年增长56倍,并在平台建设、改革创新、特色金融板块、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效,为南沙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活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工作局副局长朱锦。(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高标准建设南沙重大金融基础设施平台,高端金融资源加快集聚;二是高水平推动南沙金融开放创新落地见效,国际金融创新枢纽加快建设;三是高质量推进南沙特色金融产业提质增效,优质金融生态圈日臻丰富;四是高品质优化南沙金融营商环境,湾区金融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式开业运营,已上市工业硅、碳酸锂两个品种;华南地区首家期货产业服务中心顺利启动运营;正在筹建全国首个期货产业园,编制配套专项政策,加快构建期货市场发展体系。正式启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落地多个战略合作项目,加快推动资管行业集聚。全力打造明珠金融创新集聚区,已入驻46家机构,成为南沙金融创新成效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积极推进筹设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依托国际金融论坛(IFF)、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等重要交流平台,向世界传播南沙金融声音。

在金融开放方面,据了解,去年,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私募基金跨境投融资QDLP、QFLP试点、气候投融资试点、数字人民币试点等创新政策在南沙落地见效。其中,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13项措施全部顺利落地实施,累计业务规模超220亿美元;私募基金跨境投融资试点工作扎实有力,8家企业获批QFLP试点、1家企业获批QDLP试点,试点额度超170亿元,“跨境投资双向高速路”正在成为南沙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

此外,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南沙基本实现民生场景全覆盖,在全国首创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人才奖励补贴、搭建平行进口汽车消费场景、办理公证业务缴费、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竞投保证金缴纳、港澳居民支付便利化等多个特色应用场景。

跨境金融、绿色金融、航运金融、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股权投资、期货产业、金融科技、航运金融等八大特色金融板块,成为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建设金融高质量发展窗口的“南沙经验”。FT账户体系落地成效显著,开立账户占广东自贸区超七成,累计开立FT账户超6800户,开设FT全功能资金池192个。累计完成251架飞机和95艘船舶租赁业务,合同额累计超200亿元,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飞机船舶租赁集聚区。商业保理企业纳入监管名单的占广东的50%,累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超3000亿元保理融资款。引入了总规模达4000亿元的广州产业投资、创新投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多个母基金,成功组建总规模为100亿元的南沙母基金,助力打造国际风险投资中心。落地期货法人机构占全市的近60%,广州港南沙粮食通用码头1号仓库成为首批工业硅期货指定交割仓库,助力南沙加快构建期现货联动的市场体系。落地全国首批碳中和债、深交所首单碳中和(汽车租赁)ABS、全省首笔政策性虾蟹气象指数保险保单等绿色金融创新业务。支持全国首个线上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做大做强,累计实现保费超1.4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超420亿元,有效带动航运要素资源集聚。金融分布式数据库、跨境贸易结算平台等多个金融科技项目入选国家、省、市的金融科技创新案例。

不仅如此,南沙还在大力打造全新的“1+3”金融政策体系,加紧出台综合性金融扶持办法,研究制定期货、气候投融资等领域专项政策,加快优化金融人才政策,力争在金融机构落户、鼓励金融开放创新、打造特色金融产业等方面拿出更具竞争力、更具吸引力的扶持措施。

朱锦表示,下一步,南沙将聚焦南沙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及“粤港澳合作”和“面向世界”两个关键,围绕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需求,探索南沙特色金融发展路径,争取更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更加开放的金融政策和制度落地南沙,做好做实做强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这篇大文章,推动南沙开发开放全面迈上新台阶。不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用好用足15%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企业会商服务流程,为企业注册提供便利服务,吸引更多的金融企业来南沙发展,共享南沙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