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109道班

采访109道班

杨星火

杨星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采访109道班班长布卡

(1978年11月8日 晚上)

109道班班長布卡:西藏安多县罗马区嘎丁公社人。三级工,月工资74元。阿妈:布嗄。妻子:查克,现年,29;原在安多县杂任区查曲公社,生了小孩后,大人小孩无照顾,就申请到109道班落户。弟弟:拉卡。妹妹:热姆。妹夫:研查。长女:米米,又名军护、1977年2月生。

我于1961年参加工作,那时才17岁。今年,我35岁。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努力学习,认真工作。注意搞好道班内部工人之间的团结,加强纪律性,做一个像模像样的道班工人,养护好这条国防交通要道。

1977年,达处同志号召全段工人搞技术革新。达处曾在安多养护段工程队工作过,后来成为技术员。他利用废铁皮,木料,为我们道班制做了8个木架子车,既节约了经费,又提高了工效。

搞好军民关系。自从1969年建立109维护哨以来,我们两家一直保持着很密切关係,好处一时半会讲不完,哨所的同志们刚上来,我们拥挤在一起住宿。第二年维护哨建好了住房,两家才分开各住各自的房屋。哨所的同志们坚持每一个礼拜都帮我们修一天公路,如果大雪封堵了公路,他们除了一人值班而外,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与我们一起挖雪、吃干粮、吃糌粑、吃炒青稞,直到公路抢修通为止。

哨所若要外出抢修通讯线路,我们道班也会派出人员与他们一道外出抢修线路。特别是晚上,我们也会义不容辞的把他们外出抢修线路看成是自己份内的工作。近十年来,我们两家成了一家,他们管天(线路),我们管地(公路),都是管好国防线路畅通。

我们道班藏族工人生活习惯,历来都是揉糌粑,喝酥油茶为主。参加道班工作后,对上级搭配的大米、面粉如何煮来吃都不知晓。还是109哨所建立后,他们上来教我们如何用小高压锅压大米饭、压面块。他们连队送洋芋、萝卜、莲花白等蔬菜也要给我们每一家送一些,使我们从原来单一吃糌粑的生活改变成吃多种食物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体质,有益在唐古拉高原上工作。

安多连队送药给哨所,哨所又成了我们的“卫生所”。道班工人、小孩一有伤风感冒,那个的脚扭了,手指伤了,就去哨所拿感冒灵、消炎药、药棉纤、伤湿止痛膏、胶布等常用药。

冬春季节,他们用干辣椒、干姜片等辛辣的物品熬制汤,也要喊我们喝,祛寒、预防流感。

1977年11月,李胜利班长去北京回来,在向哨所汇报的时候,也邀请了我们道班全体工人及家属、小孩听取了他的汇报,大家听后很感动,很受启发,很受教育。工人们说:“李班长是代表两个“109”(109维护哨、109 道班)的全体同志去瞻养毛主席遗容的,是我们两家的光荣,两家的荣誉。

工区长巴卡的阿妈双目失明,他仍然能正确对待工作。巴卡妻子生病住院后,他背着小孩上班。哪个道班出现矛盾,有问题时,他背着小孩子就去了,妥善处理完事情后才返回来。

今年年初,唐古拉山下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雪。我们负责养护的公路,有一段公路被大雪封堵。108至109段有九百多台车辆被堵;107至108公路段有一千一百多台车辆被堵。当时养护段的领导都不在家。巴卡召集我们道班所有工人开了抢险动员大会,我们无论如何也要战胜大风大雪,与严寒风雪搏斗,抢挖封堵公路上的积雪,让二千多台车通过我们保养的路段,让二千多名阶级兄弟早日脫离冰天雪地的唐古拉山给他们带来的生命危险。我们决不能在弥漫大雪面前屈服。我们挖了两天两夜才挖通公路上封堵的积雪,二千多台车在巴卡的指挥下,依序通过。维护哨的李班长(李胜利)、小纪(纪律友)、小李(李族高)、小刘(刘兴模)等同志都参加了挖雪。元月下旬,被那曲地区交通局赠送给我们道班“唐古拉山建奇功、狂风大雪何所惧” 锦旗一面,同时给109维护哨的全体同志写了一封慰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采访109道班技术员达柱

(1978年11月9日晚上)

达柱:西藏安多县东小区江马公社四队人。阿爸扎增:现年60多岁。阿妈:东珠,现年60岁。妹妹:安卓,现年26岁。阿哥:波洛。

我小时候在旧社会跟着阿爸阿妈到处流浪讨饭;为牧主放牛、羊,过着非人的生活。

1964年,那时我15岁就参加工作,在安多养护段114道班当养路工人。开始学着挖土、备砂砾、拉泥、清理边沟,学着往公路上撒土,铲平公路上凸出的小土包,填平凹坑。当时,因我年纪小,劳力弱,干一天回到家里还是感到很累。遇上刮龙卷风时,沙砾卷起很大很高的大园柱在空旷地上飞跑。见到这种风尘暴,我们就躲进涵洞、或者躲藏在岩边,待风尘暴刮过后再施工。有时虽然是普通风,吹来的沙砾打在脸上还是很痛。来往人员都称我们是拉萨(沙)工人。

1968年,我从114道班调到109道班,干了三年,1970年调到安多养护段工程队工作。在工程队学修房屋,主要是学木工,做门、窗等木工活,学打燉子石,学修涵洞、学打铁,什么都学。

1977年,我从安多工程队调回109道班。在今年七月份,养路段在推行技术革新期间,我和巴卡一起研究,用废铁皮,木料自做了八个架子车。现在在做刮路机,明后天就可以做成功了。刮路机成功后,九个人干三天的活路,两个人一天就干完了。既省力省时,又提高工效。

三、采访109道班工人甲嘎

(1978年11月9日晚上)

甲嘎:西藏安多扎萨秀区玛尔登公社人。阿爸:巴娃,公社支部副书记。阿妈:谢萨热,社员。

1971年我在安多养路段牧场放牛、羊。放了两年牛、羊后,调到养路段工程队工作。109道班生活环境条件差,工作路段自然环境恶劣、冬春季节挖雪抢修公路很艰苦,是全段道班工人众所周知的事情。说实话,多数人员还是不愿意到109道班上面来工作的。

我想,自己年轻,身体也好,应该去上面工作。父母亲也鼓励我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去锤炼自己,到大风大浪里锻炼自已。刚上来后的感觉:虽然土生土长在安多,但这里与安多县城的气候是有很大差别的。在这里走一步路都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还不要说在野外工作的那种感觉。

一到晚上,唐古拉山冈上吹的风的声音,都与安多县城吹的风声音不一样。上面的风吹得呜呜直叫,怪声怪气的,我第一次夜晚听见还害怕,后来也习以为常了。

巴卡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好。他的养路技术好,能说会道,与道班的群众、维护哨的战士团结关系好。他到109道班工作后,改变了道班的落后面貌,多次受到养路段、那曲地区交通部门的通报表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杨星火四川省威远县人。1925年生。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毕业。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随十八军进藏。曾参加修筑川藏公路、平息西藏叛乱和民主改革、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边防建设等。在西藏工作20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军旅诗人。

后期整理:刘光福、雪松

作者:杨星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杨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