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南方长在地下的水果,容易种产量高,80年代还很火,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

今天去赶集,在镇上见到了一个大爷拉了一拖拉机的“土特产”在售卖,看到这种东西也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在我小时候,可没少吃它。虽然在我的家乡这边早在一二十年前就没有人种它了,但是每次看到还是有点小激动。

并且还跟和我同行的几个年轻人炫耀,这水果你们认识吗?吃过吗?因为他们都是90后、00后居多,所以一个个都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还问我好不好吃,我因为也多年没吃了,于是就去购买了好一大袋子。

价格也不贵,才一块钱一斤,因此一大袋子也不到十块钱。买回来以后,他们还一个劲的问我怎么吃,看来他们是真的都不认识。

而当我把自己的剥掉外皮以后,直接大口啃起来以后,他们也是依葫芦画瓢,吃起来味道非常的脆甜多汁,味道真的不错。还都说这么好吃的水果,怎么现在才发现,实在是太可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这种水果在南方是很火的,它可不只是一种水果,还是零食、蔬菜,甚至被当成“充饥粮”来吃,只是现在已经很少人种植了,你们吃过吗?它就是俗称的“凉薯”,大名叫豆薯,一种非常优秀的古老水果。

豆薯的简介

豆薯虽然名字也有一个“薯”字,但是它和红薯却没有什么关系,豆薯是豆科豆薯属粗壮缠绕草质藤本植物,它的故乡是在遥远的美洲中部的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最早也是在该地区被种植,是在明朝的后期才传入我国的。

关于豆薯传入我国,在民间也有一种说法,说它是由常年在菲律宾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引进的,因为他们在当地看到村民广泛种植这种作物,而且它的产量高,容易种植,既能当水果、零食,也能做菜、充饥等,所以就想着把它引入家乡种植,这样就能解决家乡粮食不足的问题。

但是在当时,菲律宾也是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豆薯也因为被视为奇货,“禁不令出境”。而陈振龙父子两个人经过精心谋划,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是“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中才蒙混过关,然后就把它引入了我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国内很快就引起了朝廷的重视,而且这种作物容易种植,耐贫瘠,在山地也能种植,关键是它的产量也高,能当水果又能当蔬菜,吃法非常的多样,男女老少都可以吃,于是朝廷就开始在国内推广种植它,并且它很快就成为了仅次于稻米、麦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在四川、云南、贵州、福建等省份被大面积种植。

80年代还很火,如今却很少人认识了

其实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这种水果还很火的。小编还记得,在我小时候每年都要帮父母去地里播种豆薯,而在秋季的时候收获了,还要去帮忙收拾豆薯。就是把它挖出来一会,帮忙去掉外面的泥巴。

之后还要用水洗干净,这样清洗以后的颜值更高了,就能卖一个好价钱。在当时还经常有商贩来村里收购,有些种植大户,一天就能卖好几千斤的豆薯,这在当时也是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像我以前读书的学费,就基本是靠卖豆薯挣来的。

豆薯不光是产量高,而且它还具有耐存储的特点。在秋季的九、十月份就要开始挖豆薯了,而挖出来的豆薯即便是在常温下保存,也能放好久不会坏。

所以当时很多人购买都是一次性买一大袋子,既把它当水果、零食吃,也用它来煮菜吃,吃法非常的多样。

听老辈人说,在以前还用它来充饥,没食物吃了就吃它。在冬季会把它放在地窖里,能吃到来年二三月份都不会坏。因为它的淀粉也很高,还可以用来炖、煮,或者是制取淀粉供食用,所以吃了以后的饱腹感也很强,能起到充饥的作用。

其实豆薯不光是好吃,而且价值还很高。它还能入药的,在《陆川本草》中记载,豆薯有清热消暑,生津止渴,健胃明目的作用,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烦躁口渴、头昏脑涨、面红目赤、大便干燥、慢性酒精中毒等疾病。

但是如今这种水果却逐渐被人遗忘了,在农村也基本没人种植它了。可能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它的产量高,这样就在市场上卖不上价格了。

不得不说,相比于其他的水果,豆薯的经济价值要低很多,可是投入的人工成本却不低,因而很多的村民也不种植它了,自然在市场就变得少见了。你们吃过吗?喜欢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