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六连明君这个话说的有些过头了,毕竟孝文王,庄襄王,实在是在位时间太短了。况且山东六国也不是全昏君,实际上山东六国君主也是有很多强力君王,秦国实际上是在跟一群水平高超的对手比拼,并且不断积累优势,最后让自己成为天下最强,终究走向统一。

三晋、楚国、齐国君主其实没有特别拉跨的(齐闵王除外),但是有很多的朋友对战国年代不太了解,对各个列国的君主不了解,所以就会有一种错觉:秦国能统一必然是他在君主和臣子的智慧上远远高于其他诸侯国。事实并非如此,其他列国也有优秀君主,优秀臣子。

但是由于列国政治环境,外交环境,地缘处境,制度实施等等一系列差异。所以会给人的感觉像是“秦国历代君主比其他君主太厉害了”,实际上,应当结合其他列国的综合环境和国情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武灵王的沙丘宫变之后,赵王室基本没啥大乱了。而且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也是一位优秀的君主,巩固赵武灵王时代新打下来的领土,断绝了国家分裂的隐患,任用优秀官吏臣子,一度西方拒秦,并在五国伐齐中大幅度扩张领土,这些都是很厉害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楚王总体质量还是在线的,楚悼王变法让古老的楚国重新有崛起之势,楚肃王、楚宣王进一步发展国力,并在楚宣王时代开始对魏国为首的中原强国发起挑战,后来楚威王在东方西方都取得胜利,东方击败齐国,越国,更是一度将越王击杀。后来楚国衰落主要在楚怀王楚顷襄王两代,楚怀王蓝田丹阳垂沙一系列大战直接让楚国国力骤降,外交方面更是面对被韩魏秦一起孤立的趋势,最后客死他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楚顷襄王在五国伐齐的过程中获得了淮泗之地,但是在紧接着的鄢郢之战一度的大败导致楚国国力极速下降。但是楚考烈王时代与魏国合力出兵抗秦,一度逼迫秦国将函谷关外大量领土吐了出来,而楚考烈王时代也顺利吞并泗上地区,狠狠回了一大口血。直到后来楚幽王时期,楚国才陷入一系列权利内斗,最终秦始皇带领的秦国崛起,末代楚王也彻底失去了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威王、齐宣王正是把齐国推向鼎盛的君主,以及齐襄王复国并完成中兴。可惜齐王田建是真的躺平了,但是总得来说,齐王综合质量还是很值得称赞的。燕国确实记载太少,唯一能明确特别高光的也就一个燕昭王。但是韩国明君也是有的,韩哀侯灭郑,韩懿侯干涉魏国君位,以及韩昭候变法,这段时间韩国一度被称作劲韩,高光时刻甚至比当时的赵国还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六国确实不全是昏君,但就感觉不太对劲。比如说将魏国推向全盛却又一手导演了魏国衰败的魏惠王,再比如说能容得下屈原却屡出昏招导致自己客死异乡的楚怀王。更重要的是这些君王都没能革除自己国内的弊政,倒是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一举革除弊政,后边的君王也都不傻,都沿用了商君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国立国根本是耕战制度,这个制度在战国时代不会出大问题,但是秦已经统一了天下,国家政治还是一种“先军政治”存在,此时新“秦人”依然只有两条路,要不就务农要不就参军,连年征战下的秦朝经济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再加上六国旧族势力,进一步加深了国内的矛盾,秦朝崩溃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