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曲阜市始终以“双基工程”为牵引,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固本之策,深入推进基层残联组织改革和服务创新,积极加强和改进村(社区)残协规范化建设,切实保持和增强残协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不断提升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团结引领残疾人听党话、跟党走,让村(社区)残协“建起来、强起来、活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集“四有”标准要求,把组织建起来。聚集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体系的“四有”标准要求,扎实开展村(社区)残协建设。2020年,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优化调整残协组织结构,建立健全村(社区)残协,广泛吸纳残疾人及亲友代表、扶残助残人士等担任残协委员,共推选出318名专职委员。2023年,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社区)残协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充实村(社区)残协工作队伍,每个村(社区)残协至少由5人组成。按照新修订的《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工作规范》和《专职委员工作规范》,制定村(社区)残协工作制度、工作职责、专职委员工作规范,实现村(社区)残协组织架构、工作制度上墙明示。建立市级村(社区)专职委员微信群、村(社区)群众微信群,让组织体系纵向到底,打通最后一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强化党建引领,把组织强起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推动以党建引领村(社区)残协建设。突出第一属性,让残协姓“党”,全市318个村(社区)残协主席全部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主席。以网格化管理为切入点,定片区、定组长,打造村(社区)残协“微组织”体系,将“联系、维权、服务”职能网格化。实施党员划片定岗联户制度,将党员放在网格中服务残疾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村(社区)残协积极探索“党建+”服务品牌,发挥党员的服务引领作用,推出了群众有需要、项目有实效、活动有特色的“幸福食堂”“相约黎明”“早晚问候”等服务品牌,以优质项目和品牌提升村(社区)残协服务能力。

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让队伍活起来。坚持以规范工作程序和协调运作保障制度落实,建立“一档、一制、一训、一育”的工作机制。即建立一个档案盒,摸清本村(社区)内残疾人底数、需求状况;建立入户访视制度、文体活动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配发“两本”即(活动记录本、入户访视记录本);开展一次大培训,对全市318个村(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全员覆盖培训;培育一批典型示范村,全市12个镇街从本辖区内优中选优,全力打造5-7个典型示范村,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基层残协“活起来”,提升服务能力。(侯波)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