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的社会制度开放自由,信息冲击力大,导致很多人什么事都敢想,什么事都敢去尝试。

甚至在不久前对于我们一夫一妻制度,有人也提出了质疑,此人还是北京医科大学的教授。

这位名为曲黎敏的教授,在《生命沉思录》中毫不犹豫地指出:

一夫一妻制是违背人性的。95%的人结婚后都会生病。原因没那么复杂,就是他们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

一夫一妻制的政策已经延续了很久,并且三角形的家庭结构也是相对比较稳定的,经得起考验的。

但随着现在不婚族和单身妈妈数量的增加,这种家庭形式也确实在被逐渐的打破。那么,未来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模式真的会被打破吗?

像曲黎敏教授所倡导的那样,认同一夫一妻制是违反人性的人群基数无法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一定也有人持有同样的观点,认为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模式对自己是一种束缚。

但与此相对,毫无疑问的,这也种婚姻形式,是对于弱势一方在法律和道德上的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时候我们提到弱势的一方,大家就会想到女性。其实很多时候在婚姻里,有些男性也是比较弱势的群体。

所以否定一夫一妻制,并不等同于只能认同一夫多妻制。因为生活中总是存在更多的可能性,其中,一妻多夫制也同样是一种选择。

曾有国外的工作室,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通过一种名叫“赤拟谷盗”的物种进行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动物之间的“一夫一妻”制,是存在弊端的。

这个研究小组用了10年的时间来观察,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的生存模式。

一夫多妻主要是利用“每只雌性选择五只雄性”的基础,来繁衍后代。最初没有差别,可是当繁衍到95代之后,一夫一妻制下的赤拟谷盗,并不能应对生存环境和影响遗传因子,还没等到实验结束,这个群体已经灭绝了。

而第二种,一夫多妻之下的赤拟谷,雄性被迫竞争,并且还出现了更多机会的繁殖,在实验结束,仍有60%的人口存活。

所以,反对一夫一妻制的人,除了像曲黎敏教授那样,从情感上出发外,还在人类的发展上,给出了一定的依据。

当然,这只是一个动物性的实验。虽然人类被称作高级动物,但在情感上、自我认知上却与动物有着天壤之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夫一妻制并非近代社会才兴起,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悠久的远古文明时期。

距今一万多年前,母系社会结束后,男性凭借先天的力量优势取得了较高的地位。

而女人则作为附属,要依附男人生活。为防止分配不均,相互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划分的协议,便出现了用于维护社会稳定的一夫一妻制度。

这种制度在狩猎时代相对稳定,形成了一种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也是符合当时的生产力的。

直到农耕文明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贫富差距日益增大,这种婚姻制度终于出现裂缝。于是,在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有实力和财富的男性,便获得了对女性的选择和拥有权,婚姻体系逐渐向一夫多妻制倾斜。

当然这种模式存在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女人的宫斗争宠、底层男性的怨怼无奈、恶性循环的资源抢夺……

当然,随着社会的变更,“一夫一妻制”重新回到了历史舞台,仍然是目前各个国家实行最多的婚姻模式。

因为毕竟现代婚姻的核心因素之一是爱情,而不是像某些时代一样,仅仅只是生活的需要,甚至是活下去的依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感情成为维系婚姻的重要途径,当不结婚也能被世人所接受,当人们的性权利不强制于依附婚姻而存在,当同性婚姻法也被推上日程,当男女平等的理念已经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现代社会的多样性,便越发地展现出来。

虽然一夫一妻,并非最理想最完美的婚姻制度,但就目前的人类发展阶段来说,并没有更好的可以替代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

有些人居心叵测,打着“一夫一妻制不符合人类本性”的旗号不断地出轨和滥情,寄希望通过频繁更换新的异性来证明那所剩无几的所谓“魅力”,才是最可怕的。

当然,要让老夫老妻相看两不厌、常爱常新,这的确不符合人性的规律。但滥情,也并非是所有人都期待的生活方式。

无论我们现在是否赞同一夫一妻制,只要你想走进婚姻,就要遵守这根道德的准绳,法律的约束。

至少当下,与其畅想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的终结,不如好好研究一下如何经营婚姻,让两个人都活得滋润,才是真本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那么大,感谢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笔有温度、为情发声,一个热爱文字的不典型写作者,邀请你共同感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