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8日,2023年山西省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田间日”活动暨专题培训在山阴县举行。绵绵的秋雨,让这场直接关系老百姓“菜篮子”的活动更接地气,更有意义。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的重要基础。此次活动以“推进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助力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提升我省青贮玉米、苜蓿、燕麦草等优质牧草机械化生产加工水平,推动全省畜牧业机械化和牧草产业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发展。

紧抓机遇

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省在推进畜牧业机械化发展转型升级方面不断下功夫,在怀仁市、右玉县、山阴县创建3个省级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以基地+企业、基地+示范村(乡)相结合的方式,瞄准全产业链,建立具有种植规模化、全程机械化、生产标准化和管理专业化的典型样板,引领带动全省畜牧业饲草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

装备支撑,技术引领。为了推动畜牧业全程机械化发展,我省推出了10方面举措,分别是:规划引领,突出重点;扩大补贴,成套试点;试验鉴定,推广应用;技术集成,模式创新;创建基地,示范引领;标准建设,技术主推;多元融合,构建体系;社服改革,能力提升;粪污处理,绿色循环;安全生产,保障供给。举措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活动现场,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总站总工程师金红伟对近年来山西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给予高度赞扬。他说:“当前我国畜牧业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五五’战略是山西结合自身实际,对畜牧业发展的一次深入探索和生动实践,取得了全国增速第一的成绩。各地要主动结合实际,把握特点趋势,推动畜牧业机械化持久发展。”

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主任冯京民说:“畜牧业已成为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机械化是畜牧业走向现代化的支撑力量,我省畜牧养殖机械现保有量13万余台,饲草料生产与加工机械化水平已达70%以上,但仍需凝聚力量、开拓创新,继续强化农机装备供给。”

协调同步

构建畜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构建装备科技创新体系,拓展“产、学、研、推”融合发展路径,是我省一直关注的重点,为此,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积极与山西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合作,研发了液态预消化饲料加工系统,并在晋中、临汾等地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发展畜牧业机械化既要与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格局相适应,又要与养殖工艺、信息化相融合,还要与养殖场建设、适度规模养殖相配套,协调同步,融合推进。”金红伟说。

畜牧业机械化的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就是要以“强装备、补短板、推技术、促全程、兴主体、保安全”为主线,统筹好设施装备与畜牧业、饲草产业协调发展。

来自全省各地的210余名市县区农机管理、推广部门负责人及雁门关农牧交错区代表,穿着雨衣,踩着泥路,紧跟讲解人员,认真观摩,仔细聆听。可见,推进畜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大家关注的大事。

因地制宜

推动畜牧业机械化长效发展

今年以来,我省深入贯彻农业农村部加快畜牧业机械化发展意见要求,落实全省农业发展“特优”战略部署,把握特点趋势,推动畜牧业机械化持久发展。

记者了解到,就牧草业发展模式而言,怀仁市结合本地形成的百万只肉羊养殖规模和土地资源优势,积极打造草牧并蓄、生态治理兼顾、优质牧草先行的示范基地。聘请相关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以保证草地建设的有效性,提升草地的综合效能。

当天,参加活动的代表们还参观了朔州市骏宝宸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青贮裹包技术。“我们公司一年可以加工裹包青贮苜蓿5万吨、全贮青贮玉米10万吨、高湿玉米2万吨、燕麦草5000吨。”该公司工作人员高林介绍,“这些饲草产品主要销往内蒙古、四川、陕西、河北等地,公司与现代牧业集团旗下牧场、君乐宝牧场等国内大型养殖企业以及我省畜牧养殖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

结合自身优势,围绕五业并举强集群、五化并重促升级、五环联动优链条、五个安全固根本和五大机制保转型的“五五”战略,我省全面提速畜牧业机械化高质高效发展正在路上。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实习记者 刘迎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