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八次峰会10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闭幕,峰会邀请非盟成为正式成员,并通过《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新德里峰会宣言》,承诺采取切实行动应对全球挑战。
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的背景下,本次峰会取得哪些成果?印度为准备今年的G20峰会可谓费尽心思,印度希望达成哪些目标?最终又是否实现?我们请专家为您详细解读。 ——编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美国是麻烦制造者问:本次G20峰会《新德里宣言》淡化俄乌冲突为何能通过?答:G20成员最后就峰会共同宣言达成共识,印度总理莫迪及执政的印度人民党终于松了一口气。G20在2008年从部长级会议升格为峰会开始,核心就是中美两国。中国致力于进一步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声音,通过G20机制推动全球经济强劲和可持续发展。而美国则是G20这一讨论世界经济问题首要平台的最大麻烦制造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非要把俄乌冲突这一政治问题列入G20议程和共同宣言中,致使本届G20峰会之前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外长会议等没有达成任何共识。因此在新德里峰会之前,很多国际观察人士认为,这次峰会很可能无法发表共同宣言。如果出现这种结果,对印度来说将是重大外交失败,对于莫迪来说是不可接受的。8月,南非金砖国家峰会的成功举行及扩员为匡正本届G20峰会议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非盟成为G20正式成员则是此次峰会的一个亮点。非盟的加入进一步提升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当中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使“全球南方”在G20中有了更大话语权。而支持非盟成为G20成员,正是中国最早提出的。印度本来设定了本次峰会的六大核心议题: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多边主义的开发银行改革、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性别平等与女性领导力,但基本上各个议题都只是达成了最低共识。最终在有关俄乌冲突的内容中,G20峰会共同宣言并未直接批评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有言在先,除非这份宣言反映出莫斯科对乌克兰和其他危机的立场,否则将阻止宣言的发表。印度既不敢得罪俄罗斯,也不敢得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但对于莫迪政府来说,共同宣言是必需的,这是峰会“成功”的标志,如果共同宣言都达不成,又何谈印度的大国地位,颜面何存?美国为了将印度绑到“遏华”战车上,在G20会议进程中对印度又打又拉。今年6月,莫迪访美已经和美国结成“非条约联盟伙伴”。所以,美国在共同宣言问题上让步,给莫迪一个面子,让印度拥有G20峰会“成功”的荣光。但对美国来讲,可以“堤内损失堤外补”。在G20会议之外,拜登和莫迪发表了新的美印联合声明,双方合作领域也有所扩展。2 想当全球“南方领袖”问:印度为何特别看重本次G20峰会?答:印度政府将G20峰会视为今年最重要的一场外事活动。从年初开始,印度就张罗举办“全球南方之声”线上会议,要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声,并在全国60多个城市举办200多场相关活动。莫迪政府还积极与日本担任主席国的七国集团(G7)开展协调,在G20议程设定方面密切合作。印度今年同时担任G20和上海合作组织的主席国,但却处处有意淡化上合峰会的影响。与大张旗鼓宣传G20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印度国内今年关于上合峰会的宣传寥寥无几。G20峰会的时间早就确定,但上合峰会的时间却一改再改。最后,在离上合峰会召开仅剩一个月时,印方突然宣布将原定的线下会议改成了线上会议。分析人士认为,印度突然将上合峰会改为线上,也可能是希望一些原先打算参加上合峰会,而不一定参加G20峰会的大国领导人能够到新德里为其捧场。莫迪政府如此看重G20峰会,主要是出于明年大选的需要。本来按照G20成员国举办峰会的次序,印度应该是2022年担任主席国,而印尼则是2023年举办G20峰会。印度主动与印尼协商更改了担任主席国的顺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度将在2024年举行大选,莫迪政府希望通过举办G20峰会造势,拉选票。最近几年,由于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遏制中国的需要,对印度极尽拉拢和吹捧之能事,大肆宣扬印度所谓的人口红利和经济发展成绩,并有意利用印度争当全球“南方领袖”的野心来分化发展中国家。而莫迪和执政的印度人民党也将外交视为赢得2024年大选的关键抓手。莫迪政府希望利用当前所谓“地缘政治时刻”,借助G20峰会等重大外事活动,营造大国崛起的气氛,提升民族自豪感,为明年的选举加分。而对外,莫迪政府则希望利用G20峰会达到两个目标。首先,印度将G20峰会视为确立其全球大国和全球“南方领袖”地位,塑造印度经济增长形象,推销发展模式的舞台。印度一直希望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迄今未能如愿。在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发生后,印度不断指责联合国未能解决困扰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挑战,提出“改革的多边主义”,要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建立印度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世界新秩序。G20是讨论全球经济问题的首要平台,但印度欲借举办峰会,通过议题设置,凸显自身在发达国家与全球南方之间的所谓“桥梁”作用。借助西方国家的支持,拓展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将广大发展中国家整合到当前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中。其次,确立和巩固在西方眼中的“关键国家”身份。当前,一些印度战略精英声称,当前印度的地缘政治地位类似中国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对抗中的地位。他们认为印度应抓住美印地缘经济合作的机会,成为全球规则制定者和全球经济秩序重塑者。美国、印度、沙特、阿联酋及欧盟领导人在峰会上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宣布将共建“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据说该项目建成后将提供可靠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跨境船轨交通网络,以补充现有海上和公路运输路线,使货物和服务能够往返于印度、阿联酋、沙特、约旦、以色列和欧洲。美印等国希望,该项目能成为中国“一带一路”的替代方案。但根据欧盟统计局的资料,2021年欧盟与中国的货物贸易总额为6955亿欧元,而与印度的货物贸易额约为1200亿欧元,因此印度想要在对欧贸易上替代中国,目前还只是空想。3 印度为何突然要改国名问:印度为何突然要更改国名?答:对印度而言,G20峰会就是一场大型的广告会和宣传会,最终最大的看点却是充满戏剧性的印度国名更改。虽然这是印度人民党的既定议程,但在这么大的国际场合突然抛出,确实让舆论感到意外。在G20峰会上,莫迪政府将国名从“印度”(India)改为“婆罗多”(Bharat),并强拉G20成员国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为其背书。这并不只是为了消除所谓殖民主义痕迹这么简单,而是为了彰显这个国家的“印度教特性”。短期来看,这一更改国名事件对2024年印度大选可能产生直接影响,但必然导致支持世俗主义的各政党及非印度教教徒的反对。从长期来看,可能会埋下影响国家稳定的祸根。

(受访者刘宗义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转自9月14日《新民晚报》,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