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蓉 佛山报道

今年7月,一款主打散瘀消肿、祛风止痛功效的千里追风油获得澳门药物监督管理局签发的首张澳门药品跨境“委托制造许可”批件。这款名叫“马交牌千里追风油”的产品是澳门澳邦药厂有限公司跨境委托粤澳药业有限公司在横琴生产的。

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携手合作,推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

“粤港澳三地积极探索整合优势资源及深化合作,为推进三地中医药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在9月14日于佛山举行的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副局长郑成业将国家发展政策和机遇对澳门中医药发展的影响娓娓道来。

据介绍,澳门回归祖国后,澳门特区政府积极配合国家推动中医药发展,全力支持澳门中医药事业不断改革和突破。1999年,澳门特区政府正式将中医药服务引入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增加了中医保健门诊服务。澳门现有的9间卫生中心中有6间可以提供免费中医服务,受到市民欢迎。

而在《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中,澳门特区政府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发展以中医药研发制造为切入点的大健康产业。细化措施包括推动中医药服务的社区保健运动、产学研一体化、持续培养中医药人才、发展中医药研发制造的相关产业等。

事实上,在人才培养方面,澳门特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去年还有1名中医获得“全国名中医”荣誉。今年初,澳门卫生局批准成立“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致力于制定具有澳门特色的中医药经验方和优势病种诊疗规范,开展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相关课题研究,开展“师带徒”工作,培养本地人才。

高校方面,澳门具有全日制中医中药学位俱全的教育机构。澳门科技大学已设立中医药学院,学位涵盖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专业涉及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以开展中医药创新研究和生物医药类硕博士教育为主要任务,设有生物医学、中药学、医药管理等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2011年1月,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联合设立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多学科交叉的学术团队,开展系统的转化型研究,为中药创新研发建立科学质量标准。

此外,澳门特区卫生局积极举办各类培训活动,邀请内地的专家学者以及本地中医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术以及经验传承。2020年至今年8月已经举办24场老中医临床经验传承专题培训班。

科研方面,2020年成立澳门中药研发中心,整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研所、香港研发中心、知名中医药集团等顶尖产学研单位,聚焦经典名方与配方颗粒研发、优势大品种升级研发、健康精品研发3条主线。2011年4月建立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以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推动中医药国际化以及发展大健康产业为思路与规划开展工作。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推动落实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建设,粤港澳经济合作一体化步伐也逐渐加快、加大。政府与企业正致力打造‘澳门注册+横琴生产’品牌。”郑成业介绍,去年公布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支持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大力支持发展中医药澳门品牌工业,加快发展以中医药研发制造为切入点的大健康产业,努力推进国际一流、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新高地建设,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注入新活力,也让澳门制造有更多机会进入内地。

面向未来,郑成业谈到,无论是国家去年发布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还是之前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又或者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都表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未来,澳门特区政府将以葡语国家为切入点,为中医药产品国际注册和贸易提供服务,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此外,还将在中医法规建设、研发能力建立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保障力度,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