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消息,9月12日晚上,警方接到报案并迅速出警展开调查工作。然而,在9月13日,报警人公布了一段监控视频,声称派出所“证据不足,不予立案”。那么,我们需要理解立案这个法律词语的具体意义,以及所需的案件定性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立案是指将涉嫌犯罪的案件正式登记并进行进一步侦查、审查和审判的过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只有当案件被定性为刑事案件时,才能够正式立案。也就是说,只有在满足一定的条件后才能将案件视为刑事案件进行处理。

一般情况下,对于涉及人身损害的案件,需要有伤者的司法鉴定报告,且伤情达到轻伤级以上,才能符合刑事案件的定性要求。司法鉴定报告是经过专业鉴定机构对伤者的身体损害程度进行评估并出具的专门报告。只有在该报告出来后,且伤情符合轻伤级别及以上标准,才能够满足刑事案件立案所需的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在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或者伤者的伤情仅为轻微伤的情况下,该案将以行政案件的形式进行处理。行政案件的处理方式主要针对违法嫌疑人进行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不涉及刑事案件的立案程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我想提醒广大网友们,了解法律法规非常重要,幸免被一些媒体自媒体带偏离方向的报道所误导。我们要了解案件定性的依据和条件,以更全面客观的视角看待事件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望通过本文的解析,能够让大家对派出所“证据不足,不予立案”一事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引起大家对法律法规的关注与思索。

标签: #刑事案件定性 #轻伤案件 #行政处罚 #司法鉴定报告 #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