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窗帘幕皆依旧,只是堂前欠一人。

时隔二十年,白居易重回符离故居东林草堂,熟悉的家乡早已陌生,符离县治也早已搬至宿州埇桥镇,符离渐渐变成了荒城,轩窗帘幕依旧,却再也见不到那位牵挂一生的姑娘。

白居易带着遗憾和惆怅,离开了符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此后,世间多了一个放浪形骸,醉心芳场,专爱女色的老色狼,家里养了很多歌妓舞姬,樱桃、樊素、菱角、谷儿、红绡、紫绡…

他彻底放纵,作践自己和她人,出身官宦世家又如何?才华横溢又如何?终究是敌不过社会门第等级观念,敌不过母亲的阻挠。

我们熟知的《长恨歌》,如果没有那位得不到的姑娘,或许,白居易是写不出来的,因为,他把自己的遗憾都写进了《长恨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恨歌》表面是同情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其实背地里的故事是白居易一生不幸爱情的艺术概括,写下《长恨歌》时,白居易已经在母亲的安排下和杨虞卿的从妹结了婚,他37岁才结婚,结婚后他失去了与湘灵联系相会的任何可能。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他借唐明皇和杨贵妃的让人同情、让人遗憾的爱情故事,实是写自己的遗憾,他想和心爱的姑娘比翼双飞,结成连理,这已经是没有任何可能的事了,所以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少年时期,因老家新郑战乱,跟随父亲来到徐州,父亲把他家人安置在彭城南的符离县。在这里,他结识了让他牵挂一生的符离姑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是符离城外的农家姑娘,名叫湘灵,一个非常好听悦耳的名字,她的嗓音如她的名字一般。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从此后,他们成为了青梅竹马的一对恋人。

可惜,他们的恋情被有着门户之见的白母所阻挠,白居易父亲可是彭城令,怎么说也是大户人家,绝不让白居易和湘灵发展下去。

此时的白居易还比较天真,他写下《长相思》: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他把希望寄托在求佛许愿上,相传他和湘灵私会宿州玉皇寺,许下结成连理、一生比肩而行的愿望,希望得到上天的眷顾。

然而,愿望终归是破灭了。

白母为了生生拆散他俩,逼着白居易外出求学,与湘灵分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

白居易伤心欲绝,写下: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本可以双飞的比翼鸟,被深深的笼子锁起来独自面对长夜,锋利的长剑硬生生斩断互相缠绕的连理枝!

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此时的白居易,透漏着满满的失望和深深地不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人生的发展,他不得不步入仕途,与湘灵越来越远,但他仍倔强的用不婚来无声的反抗母亲。

在此期间,他仍期望和湘灵在一起,多次写信联络湘灵,如《寄远》: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又如《感秋寄远》: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

然而,却收不到任何的回信。由于中晚唐时期,动荡不安,湘灵不得不跟随父亲江湖卖唱,漂泊无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白居易还是抵不过母亲的要求,在37岁时取了妻。

他彻底绝望了,在一个凄冷的雨夜,白居易发出了“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的悲叹。

或许是老天悲悯他们的悲剧爱恋,在白居易被贬江州途中,安排了他们在江湖中的最后相遇。

“久别偶相逢,俱疑是梦中”、“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

他生满了白发,而记忆中的湘灵也已不复旧时模样,白居易的《琵琶行》,或许背后的故事,就是湘灵。两人都怀疑在江湖中相见,真是在梦中,而这久别重逢,也只是短暂相会就从此分别。

天意弄人,这是老天给他们最后的交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居易第一次写连理枝,是在遭到母亲极力反对他二人的恋情而仍心怀期望;第二次写到连理枝,是一对鸳鸯被生生拆散而失望和不甘心;第三次写到连理枝,则是绝望而无力挣扎的遗憾。

三十年前路,孤舟重往还。

绕身新眷属,举目旧乡关。

事去唯留水,人非但见山。

啼襟与愁鬓,此日两成斑。

一叶孤舟,重新回到故居寻访旧人,汴水一直都在流淌,而他和湘灵的故事却已经彻底结束了,物是人非,北方符离青山依旧连绵不断。

白居易一生并不快乐,重回故居后的他,一定会为了自己曾经的妥协而遗恨,可是,如果时光倒流,处在那个时代环境里,他还会屈服于门户之见和母亲的威严,并不是他不勇敢,而是无法抉择,人生实是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