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字子羽,祖籍并州晋阳,工诗善文。景云元年(710),他登科及第,从而崭露头角,年仅23岁。

在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年代,每一年科举仅录取一二十人,而他却能在这个年纪脱颖而出,可谓年少有才。

可他不仅有才,还有颜,为人还自信大方,性格爽快豪气,善于结交朋友,在当时的文人圈子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格魅力如此强的他,自然受到了无数人的目光,当时众多人士都渴望与他结交,甚至希望成为他的邻居。
例如,他的诗友杜华之母便曾言:“吾闻孟母三迁。吾今欲卜居,使汝与王翰为邻,足矣。”她希望通过与王翰为邻,让儿子受到其才情的熏陶。

而诗圣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中也对他不吝赞美之词:“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连开元年间的两任名相张嘉贞和张说,都对王翰的才华与品格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大力提携他。

没办法,才情与颜值并存的大明星,是我也愿意与之为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可惜名重当时的王翰,因为历史的原因,他流传下来的诗歌并不多,如今在《全唐诗》中只有14首诗歌作品。

其中火了千年最为人所知的作品便是《凉州词》了。

凉州词》其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颇受张说重视,所以在张说荣登相位之后,便开始受到其提拔,先任秘书正字,后又提拔为通事舍人、驾部员外郎。

或许就是任驾部员外郎时,需要负责向西北边疆输送军需粮草,所以王翰对边塞、军旅生活比较熟悉,这才能创作此边塞诗。

凉州,古之陇右道所辖,地处今日甘肃之河西、陇右地带,唐时这里是边患严重、交战频繁的地方。

《凉州词》乃唐乐府之经典旧题,王翰的《凉州词》共有两首,此为其首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首句描述出了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军营现状,勾勒出一幅浓郁的边塞风情画卷。

那酒是西域特有的葡萄美酒,甘甜而醇厚;那杯是神秘的夜光杯,闪烁着迷人的光泽。
将士们围坐一堂,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豪情满怀。而在这欢乐的氛围中,又怎能少了音乐的助兴呢?
此时军中又响起了琵琶声,仿佛在催促着他们加快畅饮、提醒他们好好享受。

宴席之上定不只有琵琶独奏,胡琴、羌笛等乐器也定然相伴其中,只是诗中用琵琶来概括那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这句诗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催战之声而有人则认为是催饮之音

在我看来这更像是催饮的乐章,因为琵琶等乐器,并没有击鼓鸣金、吹号响角等那般能行军布阵之功能,更多是以其悠扬之音,为将士们增添豪情壮志,为军中助兴所用。

这样其实也更能结合下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意思。

在军营之中,一场盛大的酒宴正在热烈进行。甘醇的葡萄美酒被斟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中,晶莹剔透,香气四溢。琵琶声急促欢快,犹如战鼓催征,为这盛筵助兴,让战士们豪情满怀,举杯痛饮,尽显英雄本色。

此刻若有人醉倒在沙场之上,也请勿加嘲笑。自古以来,这些在刀光剑影中英勇奋战的将士们,又有几人能平安返回故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催饮的乐声下,他们相互劝酒,尽情畅饮,只为喝得酣畅淋漓,忘却生死的威胁。他们喝多了、喝醉了倒在沙场,也请不要嘲笑他们的失态。

因为这些用生命守护着国家的安宁,用热血书写着忠诚与荣耀的士兵,每一次出征都九死一生,未来生死难料,此时此刻又怎能不痛饮一番呢?
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以普通士兵的视角,洞察了他们内心的忧虑与坚定,感受那份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憧憬。

自古以来,士兵们踏上战场,能否看到明天的太阳都是未知数。他们深知自己的命运多舛,但军人的使命驱使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勇敢地冲向敌人,为国家、为民族浴血奋战。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形象,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柔情与信念,很好的诠释了汉家男儿的精神,表现出了大唐的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它诞生以来,历经千年,一直受到世人好评。

有人甚至将其誉为无瑕之璧、盛唐绝作,推崇它为唐朝七绝的压卷之作。

王翰这人不仅人牛,写的诗也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