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CHO

深度对话 X RCR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我们必须依赖于国际影响、 商业贸易、探讨商议、交易事务等等。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正是由于这种国际化的影响力……我们将逐渐失去本土价值观、本土艺术和本土风俗……而拉斐尔·阿兰达、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尔塔告诉我们,两者或许可以和谐共生。他们以最美好和充满诗意的方式让我们看到,问题的答案不是非此即彼,至少可以在 建筑中追求两者的共存 ; 我们根植本土,心向世界。”

这是2017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在评审辞中写下的文字,那一年的获奖者是来自西班牙的建筑事务所RC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室的图书馆是三个人的办公室,他们30多年来一直在一起工作。 © Hisao Suzuki. Image Courtesy of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8月27-9月7日,我们在RCR建筑事务所的梦想之地——La Vila展开了为期12天的学习,过程中与RCR事务所三位创始人之一的Carme Pigem,以及事务所Estel Ortega Vázquez进行了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arme Pigem

Estel Ortega Vázquez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1987年在家乡奥洛特创立事务所以来,来自加泰罗尼亚的三位建筑师Rafael Aranda、Carme Pigem 和 Ramon Vilalta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RCR是他们名字的缩写,虽然也曾在欧洲其它国家做过项目,但是他们的实践没有离开过加泰罗尼亚。

La Vila被RCR称为“梦想之地”,在买下这个庄园后,他们进行了一些改造,并将那里作为建筑实验室,希望能够把对设计的思考与感悟,通过对场所的感受与体验形成全新的思考,而这种思考方式也是RCR在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a Vila ©子溪

Q

获得普利兹克奖对RCR意味着什么?

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奖项,这个奖项一旦赢得对谁都是一个很大的惊喜。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改变——La Vila工作营,它是我们的一个梦。在建筑行业,我们走了很长一段路,我们想真正的把精力投入到想做的事情中,我们想把La Vila改造成一个实验室,成为建筑业内人、不同的思想者、艺术家过来交换想法的一个地方。

Q

RCR提到的价值观:分享、根源、意义,如何去理解?

RCR永远在谈的是创作性的分享,在我们的项目以及La Vila都能感受到,我们会邀请不同行业的人一起去创作项目,比如说环保人士等。每个项目里,景观很重要,所以当时RCR遇到La Vila的时候,被这里的自然、房子、河流打动了,所有想要的在这里都满足了。而且这个地方便于大家更深切地感受大自然与人的连接。

“根源”是因为RCR他们三位都是在这边生长读书的,但是和其他建筑师不同的是他们在毕业之后没有选择往大城市发展,而是回到了自己原来的起点。他们总是会提到一句很美的话,就是“从根到翅膀”。他们从家乡奥洛特慢慢工作努力,到拥有实现梦想的翅膀。这里的环境有助于他们获得对于世界的一种认识。

意义,最恰当的例子是RCR最早在设计灯塔的时候,他们会去追问这个东西是为什么去创造的,然后更好地回答当时甲方给出我们的问题。不要把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和所有东西当做理所当然。而是更深层的去理解去探索这个灯塔是干嘛用的,更好地去理解这个东西的本质。

Q

RCR特别喜欢日本文化,在日本文化中汲取的营养在建筑中如何去表达的?

我们从日本文化中吸取的有两点,一个是他们对于大自然的尊重,以及如何去悉心调养大自然,第二就是对于完美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RCR住宅项目“地平线” ©Sophie May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a Vila位于奥洛特的一片山谷之中,离开乡间公路约莫一公里,距离其他的农舍也有半公里。四周的山围合出这一片开阔而不甚广袤、有限而不至于狭窄的谷地。植物丰茂,但是都以最野性的状态在生长。核桃树长得非常高大,无人采摘的果实,烂在枝头或是掉落地上。坐在石墙边听风看云,不远处山峦上的小教堂传出整点的钟声,沉沉稳稳,这钟声已经响了900年了,在这乡间,时间漫长得无法计量。

在这个建筑实验室,RCR反复在提及的是“感受空间”、“聆听场所”,建立身体与环境的认知,通过体验将个体的感受转化成能够理解的知识。感受因人而异,答案永远不止一个,就像行走,每一步是一个决定,每一个决定是用身体感知做出来的,在无穷无尽的灵感中,通过自我的感知去获取的才是真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RCR建筑事务所 ©子溪

Q

RCR一直在强调对于自然的感受,这种感受的意义是什么?

出于对特定地方的感受,不管是恐惧、开心、平静、惊喜,以这个出发点做出来的作品,跟以往的或者其他人的作品会有所不同,不管是你把月亮带到了阴暗里,记录了影子和太阳的轨迹,还是寻找了最美的看日出的地点,你都和某个地方产生了一定的连接,这种连接会赋予一些特别的意义。

保持开放的思维,要让语言的墙消失,去感受,没有公式,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要用自己的方式,以及发自内心的感受,以独一无二的方式走到你自己希望的目的地,这将会成为你收获到的果实,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已经突破了你自己的思维。

Q

RCR的作品非常尊重自然,但同时也做的很先锋,尊重自然的度在哪里?

在设计每个项目的时候,在尊重大自然的前提下,第一个追求的不是美观。RCR首先追求的是要建造的是什么,第二是这个东西在这个环境中的合理性和协调性。RCR总说的一句话——当我在一个项目内工作的时候,我首先追求的不是美观,但是当项目结束的时候,如果它在我的眼中不是好看的,我知道肯定是哪里出错了。

当你在面对一个场所的时候,好像一个医生去听病人的想法,要找到这个病人想要对你说的是什么,并且他需要什么。这就是你们要去探索的,慢慢去倾听,然后决定哪个方案最适合这个环境。RCR对于环境的态度是值得尊敬的。面对每个项目都会小心翼翼的聆听大自然想对他们说的话。

Q

RCR是如何去聆听自然的?

大自然让人很放松,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答案,但是要试着去理解这个感受,这就是RCR在做的事,其实每个人都能做到,所以要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它,要学会观察,观察那些你觉得理所当然,但是又没有停下来思考为什么是这样子的事。当你问自己一个问题的话时候,要逼着自己去找到答案,从内心最深处去寻找那个答案。把从心底里得到的答案作为起点的话,然后开始做这个项目。

比如说看到一个景观,我觉得这棵树是不可以动摇的,然后我会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会这样想,可能是因为我走到旁边的时候觉得它很好闻,也可能我走到那边,刚好一阵风吹过来,我觉得很凉快。所以当我在考虑对这个环境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不会去动摇这棵树,反而可能会去想做些什么来更加凸显它的存在。

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一个思考过程,我们要练习怎样把想到的事情用语言去表达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RCR作品Les Cols餐厅帐亭 2011 奥洛特

图1© Hisao Suzuki

图2、3©子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诺伯格·舒尔茨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里邀请大家回归场所的独特性,去感受空间独一无二的特性,对每个空间介入方式的不同也会让空间做出改变。

每一个建筑都处于特定的场所之中,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RCR在每次接到项目的时候,很看重的一点是亲身去到那个地方,感受场所想要对人说的话和它传递的能量。在RCR看来舒适感是我们看到事物的平衡与协调的关系,我们除了要关注事物与事物的关系,还需要看到事物与虚空的关系,这个虚空里可能有光线、声音、温度……

哲学家Jordi Pigem在课上提到,RCR的建筑指向的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每个事物中的关系,而不是事物本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RCR Arquitectes作品-奥洛特体育场

图1、2© 西蒙·加西亚、铃木久雄、拉蒙·普拉特,图3、4©子溪

Q

对于RCR来说,如何理解建筑当中“关系”这个词,并且在作品中如何表达?

关系”是最基本的一样东西,我们的每个作品中都会考虑到建筑和场所的关系,我们想要做到的是每个建筑的每个部分是不可分解的,是不可变的,如果你把建筑搬运到其他地方,它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Q

RCR在自然里做的建筑很多,到城市里如果有一些看上去并不理想的环境怎么处理这种关系?

我们在大自然中的工作方式和在城市里面或者在一个原本的建筑物里面是一样的,就像大家看到的我们的办公室,我们会注意到想要新做的东西和原本的建筑的关系所在,希望我们所做的东西不会掩盖它原本的样子,但也不想自己做的东西是别人看不到的,所以要找到平衡点。

Q

在城市环境里的特征会去区分好坏吗?

当我们进入一个空间的时候,当然会去观察所有的东西,哪些是有特点可以突出的,哪些是可能需要做某些东西去改善它,或者让它不要这么明显。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

撰文 | 子溪

平面设计 | 王津 排版 | 子溪

监制 | JAY

新媒体运营 | JEAN

品牌运营 | 子溪、侯雨

我在芬兰做家具

6565家博物馆,总有一座是你所爱

榕树,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

扫码添加回响之外编辑部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