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点 一 下 关 注 我 们 ☝ ☝

来源作者:金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浙中在线、金华高楼迷、浙中指挥长 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9月19日,《金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告发布。本次规划草案的一个亮点是:金华植物园规划选址在金华大城北尖峰山附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华植物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规划图来看,金华植物园面积十分可观。

从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总图来看,婺城新区、中心城区、金东新区、金义新区都将新建一批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婺城新区将规划新建婺城新区历史文化公园、桐溪湿地公园、东俞湿地公园等多个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城北将规划新建闲情湖郊野公园、城北森林公园、友谊公园、金华植物园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南区域将规划新建梅溪郊野公园、梅溪湿地公园、金东区将规划新建金东耕雨公园、尘香园、东湄郊野公园、菱湖郊野公园、十八里郊野公园、赤松溪郊野公园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义东城规划建设金满湖湿地公园、金义儿童公园、金义中心轴景观公园、孝顺公园、漫步湾公园、上横畈滨水公园、王里源公园、羊尖山滨水公园、张家溪滨水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两图,包括金华植物园在内的黄色颜色标志的一批公园为近期公园建设绿地

需要指出的是,该规划目前为草案公示,最终以实际建设为准。

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金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

(2021-2035年)(草案)主要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分研究范围、规划范围、重点范围三个层次。

(1)研究范围——金华市域1.09万平方公里;

(2)规划范围——市区2049平方公里;

(3)重点范围——中心城区790平方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规划目标

以安全稳定的生态格局奠定绿色基础设施,以交融通达的水绿网络联系城景、城乡,以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各类绿地创建品质人居环境,点、线、面相结合,融山、水、林、田、湖、城于一体,充分彰显“两山涵城、三江汇城、活水润城、山水同城”的城市风貌,打造具有金华特色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美宜居公园城市、浙江之心诗画城市,展现整体大美、金华气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规划指标

(一)城市绿地率:到2025年,城市绿地率达到39%;至2035年末,实现城市绿地率40%以上;

(二)城市绿化覆盖率:到2025年,绿化覆盖率达到43%;至2035年末,达到43%以上。

(三)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到2025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m2/人;至2035年末,达到14.8m2/人。

(四)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至2035年末,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规划主要内容

(一)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一心三片区、八江十一廊”的市域绿色生态空间总体格局,构建市域生态保育、风景游憩、安全防护三大体系,并保证系统性、完整

性和连续性。

“一心”——市域中部以丘陵山地为主体构成的都市区生态绿心;

“三片区”——以大盘山山脉、会稽山山脉、仙霞岭山脉、千里岗山脉、龙门山山脉为主要依托形成的东、南、北三片生态屏障,承担重要的生物栖息、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

“八江”——为全市八大干流,即兰江、金华江、东阳江、衢江、武义江、南江、文溪、浦阳江为依托构建的生态主廊道,是浙中区域生态功能区连接的重要生态纽带;

“十一廊”——以各城市组团间现有绿地、农田等生态空间为依托构建的11条生态隔离廊道,是增强各生态板块间的生态联系,避免城市组团的连片发展,维护生态结构稳定的重要生态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市区绿地系统规划

建设“两山八楔拥城、三江四廊连城、廿溪百园营城”的绿地系统结构。

1.“两山八楔拥城”

以“两山”、“八楔”筑底,巩固生态安全格局,引导郊野游憩。重点打造南北生态绿屏、郊野公园绿环。

“两山”——文化北山、悠然南山。北山突出儒、释、道文化品位,与周边城市联动打造大金华山文化区。南山突出幽静、悠闲的自然风光,加强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等自然资源保护。

“八楔”——八大生态绿楔,即长湖生态绿楔、郭力垄水库生态绿楔、白沙溪-清塘水库生态绿楔、梅溪生态绿楔、十八里生态绿楔、仙桥-芗溪生态绿楔、孝顺溪生态绿楔、上荷塘-溪口水库生态绿楔。

2.“三江四廊连城”

以“三江”、“四廊”连接主城与新城,形成生态网络基干。重点打造连续的多彩风景绿廊、安全防护绿廊。

"三江"——依托金华江、东阳江、武义江形成的三江六岸景观带。

“四廊”——四大城市通风廊道,即杭金衢高速生态廊道、杭长客运线生态廊道、金东阳江-金华江-浙赣线生态廊道、甬金衢上高速生态廊道。

3.“廿溪百园营城”

依水建绿,蓝绿交融;见缝补绿,城园相融。

“廿溪”——沿20条主要溪流及其相连的库塘建设滨水绿地,包括白沙溪、桐溪、长湖、石门溪、盘溪、乾溪及成功塘、玉泉溪及湖海塘、回溪及接力塘、通园溪、王坦溪、梅溪、曲桥溪、赤松溪、芗溪及深塘、东渎溪及上横畈和水库、张家溪及王里源水库、孝顺溪、航慈溪、厚大溪、八仙溪等。“百园”——湖海塘公园、赤山公园、金满湖公园、羊尖山公园等设施完善、功能复合的综合公园,中国茶花文化园、五星公园、儿童公园等特色鲜明、主题多元的专类公园,还有推窗见绿、开门进园的社区公园与游园。

(三)中心城区绿地分类规划

系统布局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区域绿地。到2035年末,规划建成综合公园50处以上,社区公园80处以上,专类公园30处以上,游园200处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专项规划

1.绿化树种规划

规划选择香樟、桂花、悬铃木、无患子、黄山栾树等15类基调树种,银杏、重阳木、垂柳、枫香树、梧桐、乌柏等25类骨干树种,增补市花(茶

花)品种,丰富市花应用场景,打造三江六岸八大特色植物景观单元,提升城市景观地域化特色。

2.林荫路规划

到2025年,金华市城市林荫路覆盖率达到85%。

适地适树,效速并重。优化树种选择,选取冠大荫浓、成荫速度快且景观表现良好的树种打造林荫路。在保证建成效果的同时,优化道路断面形式,根据道路不同现状条件,通过增加中间分车绿带、机非隔离带的形式,加速道路成荫速度,如八达中路。

点染文化,增色生韵。依托金华地域文化,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与植物种植相结合,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景观效果突出的道路植物景观,如李渔路、北二环西路(近浙师大段)等。

优化种植,建管结合。优化行道树种植环境,视情况采用带状树池取代方形树池、改良土壤性状,为树木成荫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林荫路建成

后,加强日常道路植物管理养护,保障植物成活率与景观效果,如飘萍路。

3.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依法保护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完善古树名木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优化古树名木养护管理手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养护水平;加强城郊古树名木个体的保护,建立城郊古树名木监测系统与古树名木档案,实现远程统一动态监管;建设古树名木园及古树名木展示点,推动金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开展;加强后备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对50年以上的珍贵稀有树种,或树形奇特、有科学价值和纪念价值的大树或树群进行补充调查并登记造册,划定后备古树名木保护范围。

4.城乡生态廊道规划

系统构建城乡生态廊道,加强结构性生态空间控制。构建9条区域级生态廊道,锚固城市发展空间,连接城市组团和乡镇斑块,连通城镇空间与城市外围生态空间,包括杭金衢高速生态间隔带、甬金衢上高速生态间隔带、金千黄高速生态间隔带、芗溪生态间隔带、航慈溪生态问隔带、金华江生态廊道、东阳江生态廊道、武义江生态廊道、白沙溪生态廊道等。构建18条城市级生态廊道,沿主要城市道路、河流建设防护绿地、公园绿地,连接城市主要生态斑块,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包括莘畈溪生态廊道、厚大溪生态廊道、梅溪生态廊道、桐溪生态廊道、乾溪生态廊道、回溪生态廊道等。

5.公园体系规划

构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片区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五级公园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绿地管控要求

1.“绿线+生态控制线”分类管控

规划划定城市绿线与生态控制线,对重要城市绿地及生态区域进行控制。规划将城镇开发边界内1公顷以上的公园绿地、平均宽度20米以上的滨水绿地、结构性防护绿地、填补盲区的重要口袋公园划入城市绿线;将城镇开发边界外重要的城市生态公园、风景游憩绿地、生态绿楔等划入生态控制线。

2.“虚位+实位”分类传导

实位管控:对于已建和在建绿地、规划的重要综合公园与专类公园进行实位管控,定量、定位、定边界,在详细规划中严格落实。

虚位管控:对于边界难以确定的社区公园、带状公园进行虚位管控,在保证“规模不减、位置不变”的前提下,允许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绿地的边界。滨水和沿道路的带状公园应保证连续,若部分集中建设区域在规划期内不具备绿地整体实施条件,允许结合城市更新逐步推进实施。对于填补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盲区的重要口袋公园进行虚位管控,在保障规划“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不减小”的前提下,允许200米范围内的位移和形态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近期规划

(一)近期建设目标

主城区近期绿地建设以重点地区环境景观显著改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有效提升、结构性绿地基本完善为目的,结合重大基础设

施布局和城市重点地区开发同步建设。

新城区近期绿地建设以塑造新区环境和形象、带动新区经济发展和人气集聚为主要目标。

(二)近期建设策略

逐步调整功能:立足当前,瞻望未来,考虑规划的连续性,在近期建设中控制好远期规划实施的各类用地。考虑绿地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连续性,对远期规划为公园绿地但近期不能实施的地段,可考虑先行绿化建设为临时性防护绿地,并根据城市建设步伐逐渐调整为公园绿地。

强化薄弱环节:逐步引导和调整市区用地结构,抓住绿化的薄弱环节,重视公园绿地服务覆盖扫盲,加强防护绿地特别是组团隔离防护林地、沿河防护林地和道路防护林地建设。

提高绿化档次:注重加强道路、滨河绿地的改造和建设,提高绿化档次,营造城市水绿风景线。

提升环境效益:大力加强城郊防护林、风景林、城市隔离林等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风貌有重要影响的区域绿地建设,大大提升城市绿化环境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规划实施建议

(一)强调绿量达标

加强各类绿地建设,积极推行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改善人居环境。

(二)强调精准补绿

一要重规划。将“口袋公园”作为优化城市绿地布局的重要抓手;二要补短板。以市民步行可达距离为标准,结合现实情况,合理选择口袋公园位置,补齐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足短板。三要精设计。制定金华市“口袋公园”设计导则,引导“口袋公园”分类型、特色化发展。(三)强调品质特色

牢牢把握金华市园林绿化面临的核心问题,分别以“布局优化”、 “服务提升”、 “特色发展”为关键抓手,开展公园覆盖扫盲行动、公园活力提升行动与公园特色塑造行动。公园品质持续提升,金华特色逐步显现,实现综合公园功能复合有特色,专类公园类型多样有趣味,社区公园设施完备有活力,口袋公园小巧精致有亮点,三江六岸绿带贯通多风景。

(四)加强管理监督

加强城市绿线管理,严格执行监督;加强绿地规划、建设及养护,明确责任,依法治绿;建立绿化考核、评比制度。

(五)加强资金保障

完善融资渠道,建立多渠道、多方位、稳定的资金来源;通过代建、认建的模式鼓励社会参与。

(六)加强队伍建设

引进园林科技人才,进一步提高园林科研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技术支撑作用;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园林协会、科研院校等技术

平台的作用,指导金华园林绿化。

(七)增强民众意识

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强绿化宣传,提高全民生态意识。

来源:金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一切以官方发布实际实施为准,本文封面图来源网络仅为配图与本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