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孩子掉进高铁站台缝隙!

近日,一名幼童在列车到达上海虹桥火车站后,下车时不小心一脚踩空,掉进了站台高铁列车之间的缝隙,众人合力才将小孩救出。网传视频显示,这名孩子掉落在列车和站台的缝隙处,不停哭喊。目击者说,家长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把孩子救上来,还是一位女乘客说应该可以拉,于是几人伸手去拉,结果真的就拉了上来。所幸,孩子没有大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独有偶,上海地铁也连续发生两起乘客腿被卡站台缝隙事件。

9月18日晚8点左右,在地铁1号线黄陂南路站,一名女乘客的右脚小腿,被卡在列车和站台的缝隙内。虽然有热心乘客帮忙,但腿始终无法拔出。于是,车站工作人员拿来扩张器,帮助女乘客脱困。经现场检查,女乘客小腿无大碍。9月11日,地铁8号线西藏南路站也曾发生乘客腿卡缝隙事件,工作人员发现后立即施救,帮助乘客脱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发后,9月19日,上海地铁官方微博发文称:列车行驶时车身会左右小幅摆动,站台与列车间必须留出一定的空隙,确保安全通行。为尽可能防止踏空,站台边缘加装橡胶条以缩小缝隙,但仍需留出安全空隙,因此无法做到完全无缝,尤其是在曲线站台,部分车门与站台间的空隙会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在上海,近年来,在全国多地的高铁和地铁站台,乘客掉进缝隙事件时有发生。今年3月,在广西南宁,一名女子带幼童乘坐地铁,在踏进车厢时,幼童不慎踩空卡进站台缝隙,所幸站务员一个“箭步”迅速将孩子抱起。去年9月,湖南长沙高铁南站内,一名12岁的小女孩下车时没有注意脚下,踩空坠入站台缝隙,一度晕倒在地失去意识。

既然,列车与站台缝隙之间时有乘客或物品掉落,为何仍然要保留这条缝隙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地铁专业名词“限界”。

根据地铁部门介绍,地铁限界是指保障地铁安全运行、限制车辆断面尺寸、限制沿线设备安装尺寸,以及确定建筑结构有效净空尺寸的图形及坐标参数。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简单点说,不管是高铁还是地铁,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会摆动,有震动。限界就是要让车厢跟固定的建筑物之间有一定的余量,保障列车行驶中不会碰到旁边任何东西,线路旁边的东西也不会阻碍列车通行。为尽可能防止乘客上下车时踏空或物品掉落轨道,通常,地铁在站台边缘加装橡胶条,以缩小缝隙,但仍需留出安全空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时期内连续发生两起地铁卡腿意外,有网友建议,地铁能否借鉴高铁,安装自动伸缩踏板,防止乘客踩进缝隙?对此,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滕靖表示,地铁列车停站时间比较有限,如果设置自动踏板,从踏板的开关跟屏蔽门和车门的协调联控角度来讲,增加了很多程序,客观上也会产生一些新的风险,如,协调配合不灵敏导致开关门出现一些新故障。因此,不建议增加新的装置。

滕靖说,上海地铁承担着繁重的客流量,当前日均客流超千万人次,发生个别乘客掉落站台缝隙的事件和总的客流量相比,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小的小概率事件。整体来说,地铁运营服务是安全的。目前,地铁已经有屏蔽门等设施,从设备的角度来讲考虑得也相对周全。但是,从服务层面来讲,地铁运营方可以进一步提升安全管控能力。如,除了加大安全宣传,可以为乘客提供实训环境,包括在站台上应该怎么站位、怎么防护、不能倚靠车门等。而从乘客的角度来讲,也应该提高文明出行、安全出行的意识。如,上下车时不要争抢与拥挤,注意照顾好随行的老人小孩,保管好随身携带的行李,把手机收起来握紧。总之,各方合力,最大限度避免掉落站台缝隙等意外发生。

(看看新闻Knews编辑:崔信淑 游玮 陈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