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战争战争场景
1948年11月25日,简短的动员后,四野38军151师452团2营6连2班新战士申恩尧,随部队从从望化小学操场向关内进军了。经过葛布大桥时他回头望了望,心里颇有些感慨,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能回来。他想到自己的父亲,有些恨,又有点想,不知道此后还能不能见到他。
在这种带些伤感的情绪中,他踏上了漫漫征程。
一路行军,老战士身穿大棉袄,肩扛三八大盖枪,背着背包,左右肩斜挎着子弹袋,手榴弹、水壶、米袋、挎包、皮带上还有刺刀,全副武装差不多又六十多斤,但他们走得很快,很稳。申恩新参加解放军不到一个月,还穿着国民党发的那套旧军装,没有背包,也没有枪,更没有子弹、子弹、手榴弹,只有挎包、米袋、水壶。走了不到20里,他就累得走不动了。
第一天走了60多里,在东陵附近一个村庄住下了。一个班分到一铺炕,班长和老战士在地下铺上草住。班里让他住在炕上,还给他端来热水,让他洗脚。副班长还给他挑脚上的泡。
申恩尧获得了长久没有过的暖和,上炕就睡了。以后行军,他都是快到宿营地时就走不动,刘副班长说他是“小嘎子”,上午精神,下午就不行。说完,他就用他的皮带拴在申恩尧的皮带上拉着他走。
接近黑山时,申恩尧看到路边还有死人残骸,满地血迹斑斑,一副刚打完仗的样子。他觉得很奇特,打完仗快一个月了,怎么还有尸体?
部队一路经过北镇、义县、朝阳、凌源,沿途非常荒凉,地上连草都没有,到处看到要饭的。
到凌源后,班里开始让申恩尧夜间站岗放哨。他很害怕,盼着班长查哨和换岗。
以后经平原,宽城从喜峰口进关,住在长城根下,又经遵化、玉田、宝坻直插平津间的安次(廊坊)、武清。这里已接近敌人,部队在夜里行军,和敌人周旋了几天就绕到天津西南静海县的当城住下了,完成了对天津的包围。这时已是1948年底,一个月申恩尧跟部队走了2000里,大多走的山村小路。
部队在当城住下,城在天津正西,相距不到30华里,离杨柳清很近。部队首长做动员时讲:“平津解放将给全国解放打下基础。共12军包围,先打天津,迫使付作义投降。要求我们全歼敌人,不许跑掉一人。”
还说:“天津敌警备司令叫陈长捷是江苏人,要活捉他。”“打天津用攻坚战,进入市区后打巷战,有重炮和坦克配合,我军是正义之师,胜利之师,一定能攻下天津。”“战争中要纪律严明,对群众要秋毫无犯。”
每天早晨出操时,申恩尧和战友们都高喊口号:“争取1949年第一仗的胜利。”“解放天津,解放华北,解放全中国!”
天津守敌为了阻止解放军,把海河水引进天津四郊,但是当年气温严寒,水冻成了冰。部队天天在冰上练习作战,机枪和炊事班的大锅都放到冰上用绳拉,在冰上练完,就到村庄内练爬墙越房进行巷战演习,利用墙角练射击、练爆破。
1月3日到13日完成外围战争,1月14日10点开始攻打天津。1月14日晚,申恩尧所在的6连接到进攻指示。部队顺利通过冰区,到天津城外一个战壕里待命。在这里只听炮火连天,硝烟布满。他们在战壕里又冷又饿,吃了一顿冻饭,饭内夹杂着大炮震落的沙土,由于轻装,没有碗筷,就用手抓。
也不知道为什么,申恩尧本是个胆小的人,以前看见坟墓都怕,上了战场,他的感觉却跟以前大不相同。一次为躲炮弹,大家都藏到战壕两边的猫儿洞里。他躲的洞里有一已牺牲的很小的同志,手里还拿着铜号。申恩尧紧贴着他的身子,幸免把头和身子外露。他当时没觉得害怕,事实上也顾不得害怕了。
1月15日早两点,6连接到前进的指示。在路过一个战壕时,申恩尧看到先头部队牺牲的同志堆满了壕底,后面的同志必须踏着他们的尸体前进。
约凌晨四点,6连到了先头部队突破的西营门外。在一个空房里,部队再一次轻装,除了武器一律不要。申恩尧当时没有枪支,编在“四组一队”的爆破组,拿的是木支架,爆破离地面高的碉堡。
经过敌人长期的准备,天津城的防守是很坚固的,设有好几道防线。水淹区(已冻冰)里边是阻止坦克大炮的战壕,再里边是铁丝网,接着是地雷区,然后就是密集的地堡群。高大坚固的城墙上,是数不清的明碉暗堡,敌军每日在城墙上泼洒的冷水,已在墙上结成厚厚的冰层,墙外一道宽约10米深约3米的护城河,因与运河沟通,变得汹涌湍急,而护城河外的洼地被敌人放水后,早已结冰。
除这两道大障碍外,敌人在城外设置的五道障碍更是令人感到险恶:立体型和屋脊型的两道铁网;纵横交错的两道雷区;一道鹿柴障碍物。为了防止我攻城部队接近城墙,敌人赶走百姓,拆除民房,制造了距城10华里的无人区......
6连沿着突破口进入市区,到处是枪炮声,到处是尸体,到处是火。队伍迅速地沿着前边的人走过的脚印向前冲,如果走错了,就会碰着地雷。队伍都争着向前冲,不时有人触雷,人跟着飞上天。在一个十字路口,6连遇到了敌人的阻击,2班刚卧倒,就听到地堡炸掉的轰隆声。2班迅速跃起前进,申恩尧看到地堡里的敌人举着手出来。
6连的任务是××街,当他们到达时,街上的敌人早已被友邻部队消灭。他们按照战前领导的要求,向纵深进展,哪里有战争往那里冲。由于我军进攻强烈,敌人节节败退,形成我军几个部队同时向战争地点前进,一条街上几路大军前进,都力争多消灭敌人,因此触雷的情况经常发生。
因为采纳的尖刀挖心战术,就是从三个方向一直向一个中心(即敌军司令部)插去,不管两边的敌人,待打到中心后再回头消灭残敌,这样会打得敌人心惊胆战,头裂腹破。但这样一来,我军在敌丛中穿插,损失也非常严峻。申恩尧看到,一路上部队经常遭遇两边打来的冷枪,不少同志为之牺牲。
6连前进到南开大学,又遇到敌人阻击,班长指示卧倒,申恩尧也是迅速就地卧倒。刚趴下,副班长就拉着他的双腿把他从高岗上扯下来,接着就响起机枪扫射,子弹落到他刚卧倒地地方。他是新兵,对利用地势地物还不大懂,险些因此丧命。南开大学里的敌人被消灭后,6连继续前进。路边不少楼房上挂着外国旗,上级传来指示,在此不要开枪,这是租借地。
下午两点,我军三路突击队在法国桥(海河桥)会师了,战争基本结束了,6连又奉命往回返消灭残敌。到下午五点,基本上就没有枪炮声了。整个战争才用了27个小时。
当晚6连在一个大资本家的房子里住,屋内铺着地毯,打开无线电能听到“中央社”和“新华社”两方的广播。让申恩尧感到好笑的是,40多岁的房东,竟然叫他“你老......”,可他才17岁。他给同志们烟,但谁也没要。第二天,连队就搬出来,到房门洞和窗底下住。由于战争刚结束,供应不上,大家就吃随身带的已冻上的苞米面饼,用水泡着吃,没有菜,连盐都没有。
天津战争,双方伤亡很大,申恩尧看到拉尸体的车都装得满满的,拉了有两三天。第三天,他和战友到市里洗了个澡,还看过电影,名字是《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
1月20日,部队奉命向北平进军。刚走到廊坊,教导员就给他们说“傅作义已经投降”。教导员还说,“他早投降,我们在天津过年,晚投降,我们就到北平过年了,现在只好在这过年了。”部队于是就在河北省固安县牛驼镇驻扎下来。
住下后,进行战评,班里同志给他提出不少意见,说他没头没脑乱闯,大家这么一说,申恩尧想起战场情景,才感到后怕。但让他高兴的是,虽说没开一枪,但大家都认可他的勇敢,班长还特地就此表扬了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