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时而憨态可掬,时而高冷严肃,它们有自己的世界,无需终日陪伴玩耍,在日益原子化的社会中,堪称治愈都市人心灵的良伴。条件允许的心甘情愿当起“铲屎官”,条件有限的则加入“云吸猫”的大军,寄情于层出不穷的“猫片”和“猫书”。然而,浪迹于街头的猫族却不似这般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它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江湖。
著名小说家朱天心是爱猫人,更是资深动物保护志工。她的经典猫书《猎人们》就将目光投向城市街头,不同于许多作品聚焦的可爱宠物猫,刻画了一群流浪在钢筋混凝土丛林中的猫族豪侠。朱天心与猫族的关系,也是“相逢”而非“占有”,在书中,跟随着她平等的观察视角和爱憎分明的文字,我们将结识十数位性格迥异的街猫,并走近它们所生存的街头世界。

浪迹街头的猫族豪侠
白底玳瑁猫“花生”,“猫王朝中唯一的武则天或凯瑟琳女大帝”,捕猎蜥蜴、麻雀、鸽子、青蛙都是一把好手;虎斑灰狸猫“纳莉”,眼神好似老虎的狩猎女神,敢于挑战体积大自己三倍的“三杯兔”,且对社区散养的小油鸡虎视眈眈,不时衔来猎物——一只老鼠,犒赏人族;自以为是东北虎的“麻瓜”,最喜从围墙上一跃而下,独来独往,从不与其他猫族厮混,也不给人抱;大黄猫“金针”是数个山坡新旧社区的猫族共主,每日东征西战、开疆辟土,落得一身伤疤……
《猎人们》中的这些猫族们,显出我们所不熟知的、并不那么可爱的另一面。没有了具体家舍空间的限制,它们似乎生活得更加野性张扬。即使吃饱喝足,也不妨其响应血液中百万年来先祖们的基因召唤,追跃、拍倒、咬咽喉……捕猎者的天性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中闪现。

那微风夹带多种讯息地穿过草尖,草尖沙沙刷过最细最敏感的腹毛,那光影每秒钟甚至更小刻度的变化……掌爪下的搐动,哪管他什么动物都同样柔软的咽喉,但不急咬不急咬断它……甲壳虫如何肢解,飞鸟如何齐齐地只剩飞羽尾羽和脚爪和头……洗脸理毛,将那最后一滴鲜血深深揉进自己的腺体中……那样精密,那样乐趣无穷,那样探索不尽。
且总有那样一个神秘的夜晚,街头巷尾无论胆大胆小、野性或良训,公猫或母猫全都一阵风似的消失不见,彻夜不见露头,似是猫神出游或猫大王娶亲,众猫去往某个后山野地,赴一场月光集会。这是人族永远无法悉知的秘密。
危机四伏的街头江湖
然而,捕猎好手如斯,想在人族治下挤出一线生机并非易事。食物不足是家常便饭,台风与大雷雨是自然的考验,更有被人族跺脚驱赶、丢石子,被铁丝网困住,被汽车撞,被公共部门“收容”“处理”的威胁。
因有专家表示流浪猫泛滥会破坏城市生态、影响市容市貌,有市民担忧流浪猫“一定会有传染病,会脏乱,会繁殖成灾,会……”,更有高级住宅区业主抱怨:“从十五楼阳台看风景看到那些野猫你不知道有多恶心哎!”
追逐躲藏间,有被人类吓傻如“呸咕”,养成了爱哭胆小的性格,一点风吹草动就躲入床底桌底不见猫影;有高烧烧坏头壳如“木耳”,以为自己是狗,天天与狗族为伍;也有不得已向人类“投诚”如辛辛,由于太认同人而逐渐丧失猫的天性,跳跃、灵敏日益退化,无法融入猫群,扒住人族的头发嗅嗅啃啃,练习对同类示好。即便威猛如“花生”,也时常为了几块猫饼干而心甘情愿与人族物物交易;对人族警惕如阿麻,也不得不面对骨肉离散的命运:两窝子女,次第消失于辛亥小学校园,只留下一片死寂。

流浪猫平均寿命通常只得二到三年,很多猫影来去匆匆。时至今日,朱天心笔下的猫族已不知改朝换代几番。相逢一场,很快便失散于街头,这是我们所未曾见识的残酷江湖。
“十年一觉动保梦”
那么何必还要对它们一次次付出真心?何必在意几只流浪猫的生死?何况还有那么多失业人口、失学儿童、孤寡老人,乃至非洲的饥童……“人都活不下去了还管猫”“这是大自然的机制,别介入吧”。在《猎人们》中,朱天心亦给出了她自己的回应。
因为,我害怕若自己一旦对日日触目所及的弱小都不能感同其情,如何能对更遥远更抽象的贫穷、饥饿、幼童心动心软并付诸行动?
这么做——看着素昧平生的流浪猫狗不知有没有下一顿地狼吞虎咽一餐,一来借此我把自己的心养得软软的、烫烫的、火红的……二来但愿这些倒霉透顶生在我们岛上的猫狗能在他们生命有限的和人的接触中,至少,至少有那么一次,是温暖的、和善的。

朱天心与城市流浪猫狗的渊源由来已久。这个台湾著名的“文学朱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成了小小的流浪猫狗之家,家中猫口数量少则五只,多则一打,出入自由。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提着一个庞大的黑色环保购物袋出入,其中放着我正写的草稿本或书,遇到走失或被遗弃的脏兮兮瘦巴巴小奶猫,很方便地将之捏进袋中,视状况带回家或直接送到我们的兽医朋友吴医师处。
在去年上映的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我记得》中,可看到如今朱家姐妹依然这样照护着街猫们。在那样的街头世界中,一只街猫愿意现身,愿意接受喂食,愿意被人抚摸,并非易事。每一次信任的建立,都难能可贵,需要日复一日的投入,如片中朱天文自嘲:“十年一觉动保梦,赢得小说荒废名”。而这样的迎来送往,如今已成为他们的日常,不是“因为爱猫成痴”,只是“应该如此”。
同情心不是一日养成的,残酷亦然。人猫相逢,如同这社会千千万万种相逢的缩影。无论爱猫与否,从这本小小的《猎人们》中,你或许都能重新认识这种独特的生灵,读到不同生命间萍水相逢的相互尊重,并且,久违地找到一种,胸口温热、眼眶湿润的感觉。

*本图文经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授权使用
《猎人们》
点击下方链接购书↓↓↓
朱天心 著
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互动有礼
你可以任选一个话题展开思考:
No.1 你所在的城市是怎样对待流浪猫的?算得上对它们友好的城市吗?
No.2 流浪猫是著名的“鸟类杀手”,你如何看待它与鸟类之间的“战争”?
No.3 街头不止有流浪猫,还有其他的流浪动物。你帮助过流浪动物吗?是怎么做的?
欢迎大朋友和小朋友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经历和感受哦!
本期我们会从中挑选2位伙伴,将会获得《猎人们》一本。(截止时间为:2023年9月29日,我们会在本周荐读文末公布获奖读者)
“自然说”读书会

“自然说”读书会是自然之友全新推出的知识品牌,自2018年12月发起以来,为读者严选自然与环保领域好书,为爱书人建立社群,发起阅读推广活动,产出创意音视频课程,为绿色公民参与自然之友打开全新的入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