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塔吉克斯坦边界谈判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中方宣布实际取得了20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并且早已声称两国领土争议不再存在。然而,令人困惑的是,2023年的标准版中国地图依然采用未定国界的划分方式。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和塔吉克斯坦边界争议的历史根源以及背后的复杂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11年,中国和塔吉克斯坦曾举行新的国界划定交接仪式,宣布领土争议已经不复存在。然而,2023年的地图标明仍存在未定国界,这引发了人们的疑虑。为了解开这一谜团,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中塔边境问题的历史。中塔边境问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沙俄侵占了中国新疆西北地区的大片领土。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的《勘分西北界约记》导致了中国失去了大约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些领土争端的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沙俄的侵略行为,他们将中俄在帕米尔地区的边界线进行了私自修改,将中国的领土变为“待议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苏联解体,帕米尔地区成为了塔吉克斯坦的一部分,同时也引发了中塔边界的领土争端。然而,通过多次谈判,两国于1997年达成协议,解决了争议的乌赤别里山口和喀喇杂克山口两地区问题。在2002年,塔吉克斯坦同意将争议领土中的约1,000平方公里归还给中国,结束了这一部分的争议。之后,中国通过谈判获得了实际控制线以外的2000多平方公里土地,并于2011年举行了新的国界划定交接仪式,宣布两国边境不再存在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尽管已经解决了边界争端,新版地图依然使用未定国界的划分方式,这引发了一些疑虑。对于这一现象,尚没有明确的官方答案,但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可能性来解释。

首先,可能是因为塔吉克斯坦政府未能批准最终的谈判结果,尽管双方已经达成了协议,但塔吉克斯坦国会尚未正式承认这一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尽管边境争端已经解决,但中国可能对结果不太满意,尤其是考虑到帕米尔高原是中国的故土,但现在中国境内的面积不到原来的1/3。最后,领土的最终确立需要通过两国的法律程序,可能是因为在法律上尚未正式明确归属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中国和塔吉克斯坦边界问题的解决虽然取得了进展,但复杂的历史和法律程序可能导致一些问题尚未最终解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多年来,中塔边界一直相对稳定,没有像其他边界一样经常爆发冲突。这对两国人民的和平和友好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希望未来双方能够继续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任何剩余的问题,以确保边界的和平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