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天刚蒙蒙亮,黄群生已经卖完羊奶,骑着电动三轮车行驶在回家路上,迎面碰上同村去地里干活的老李。

“老黄,今天羊奶卖了多少钱?”老李笑着问。

“不多,才卖了一百多块钱。”黄群生咧嘴一笑。

黄群生是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曹师村村民,不善言谈的他却是村里的“名人”,是乡亲茶余饭后最爱谈及的人。以前被关注是因为他家日子过得紧巴,而今被人津津乐道,则是因为他家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16年,黄群生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策东风的滋润和各级政府的帮扶下,他养殖奶山羊、发展樱桃花椒产业,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随着两个女儿稳定就业,黄群生在村里挺直了腰杆。

黄群生和妻子燕萍忙着采摘花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群生和妻子燕萍忙着采摘花椒。

“人过得难,羊也跟着遭罪”

“他家前后是两排土房,院子中间都是土路,下雨天得踩着砖块走。屋后的羊圈顶上铺着牛毛毡,圈里有积水,4只奶山羊就站在泥水里。晴天,可以给圈里垫干土,一下雨就熬煎。”回忆起2016年10月第一次到黄群生家的情景,曹师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军仍记忆犹新。

当时,黄群生在家附近的砖厂打零工,每天就挣一百多元钱。妻子燕萍在家里照顾老人,同时养了4只奶山羊补贴家用,两个孩子都要上学,日子过得拮据。

王军忘不了当时黄群生说的一句话:“家里穷,人过得难,羊也跟着遭罪。”

在燕萍心里,最对不起的是两个女儿

2012年8月,大女儿考上了大学,学费却让全家犯了难。近一万元对于黄群生家来说不是个小数目,邻里也不富裕,黄群生和燕萍合计了好几次该跟谁借,咋张口。见了人后黄群生几次把借钱的话挂在嘴边,又咽了回去。

燕萍把卖羊奶的钱算了又算,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懂事的大女儿看到父母为钱发愁,动了放弃上学的念头。“我们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再难也得把你们姐妹供出来。你们只管专心读书,钱的事不用操心。”最终,黄群生向亲戚和邻居借到了钱,给女儿凑够了学费。

欠下了账,本就话少的黄群生变得更加沉默了,脸上的笑容也少了。

“我最怕跟人借钱,人家好心借给咱,就怕给人还不上。要不是为了娃,说啥都张不开这个口。”燕萍说,大女儿很懂事,从不乱花钱,把奖学金、助学金都攒下来给家里还债。

黄群生夫妻俩起早贪黑地忙碌着,但生活依然没有起色。逢年过节,他们也舍不得添件新衣服,只为把钱省下来给孩子上学用。两个孩子是家里的希望,供孩子完成学业是他们的动力。看着邻居都住上了新房,黄群生很是羡慕,自己却不敢有这种“奢望”。

“担子轻了,日子有盼头了”

尝够了穷滋味,黄群生也想改变。他曾想过很多挣钱的法子,但最后都没了着落,他为此懊恼了好一阵子。

镇村干部多次走访,为他宣讲好政策,带去帮扶的好消息,黄群生觉得生活又有了新的希望。

“之前的土房,年久失修,一下雨屋里就漏,真熬煎。”黄群生回忆说,村里帮他争取到近3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紧接着,王军等帮扶干部给黄群生的女儿申请了教育补助,并积极扶持黄群生发展养殖业。拿到4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后,黄群生新修了羊圈,并买了4只奶山羊。

黄群生给奶山羊喂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群生给奶山羊喂料。

黄群生对养殖奶山羊十分上心。他认真学习养殖管理技术,每天早上不到4点就起床,挤奶、卖奶、清洗食槽、整理圈舍……在忙碌中,黄群生尝到了养殖“甜头”。依靠卖羊奶,他每年有了2万余元的收入,摘掉了“贫穷帽”。

看着活蹦乱跳的奶山羊,黄群生欣喜不已。“过去越穷越没有门路,如今越干越有劲头。担子轻了,日子有盼头了。”

在种植上,王军帮黄群生想办法拓宽增收路子。“光养殖还不够,你还可以栽种樱桃树和花椒树。樱桃见效快,羊粪能肥地,一举两得。”黄群生信心满满地搞起了种植,夫妻俩勤劳肯干,将4亩花椒和3亩樱桃园打理得井井有条。

2018年,黄群生盖了新房。搬家的那一天,黄群生看着妻子在厨房里忙前忙后,愣了好久。“以前看到别人住新房只有羡慕的份儿,从来没想过我也能盖得起房。感谢政府的帮扶,让我们家大变样,等娃一毕业就更好了。”黄群生感慨道。

如今,黄群生的养殖业发展得红红火火,20多只奶山羊为他每年带来6万元收入,花椒和樱桃也有了收益,女儿都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在乡亲们眼里,黄群生现在的生活令人羡慕:“他俩终于苦尽甘来,两个娃真争气,享福的日子还在后头哩。”

“昨晚,娃还给我们打电话了。”燕萍告诉记者,女儿叮嘱他们要注意身体,不要太操劳,等休假了就带他们出去旅游。

“孩子们出息了,一切都值了”

走进黄群生现在的家,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十分阔气,后院的羊舍干净整洁,门前栽树种花,屋后整片荞麦绿意盎然。

客厅里,空调、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电视机旁的绿植十分养眼。“看看,谁能想到,多年前这家主人还整天为生计发愁,需要帮扶。”王军说。

驻村第一书记王军(左)在黄群生(右)家里走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驻村第一书记王军(左)在黄群生(右)家里走访。

交谈中,黄群生夫妻俩话语间满是对女儿的愧疚。“那时,别人家的娃在学校里要啥有啥,我娃在学校连件好衣服都舍不得买,还得操心家里的生计。”说起过去,燕萍禁不住落泪。

如今,大女儿毕业后就职于深圳一家公司,月薪过万,小女儿在西安工作,待遇也不错。不算两个女儿的收入,黄群生夫妻俩一年收入也在8万元左右。

“盖房时,两个女儿都给家里汇了钱,平时也给家里买这买那,让我越来越省心。做梦都没想到我们还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幸亏当初再难也没误了娃的学业。”燕萍说。

黄群生家里的收入更高更稳,住房也更暖身暖心。他家的羊也过上了“好日子”,室内圈舍晒不到太阳,淋不着雨,还有一个室外的露天“操场”,可以“散步”。人的日子过滋润了,羊也跟着享福了。

村民见了黄群生会热情地打招呼,偶尔还开开玩笑:“老黄,你不用再这么辛苦了,可以‘退休’了!”

“咱就是这劳碌命,闲不住,干活反而更自在。”黄群生乐呵呵地回应。

现在的黄群生夫妇,腰包鼓起来了,笑容多了,信心也足了。燕萍说:“孩子们有出息了,一切都值了。”

午饭后,天气还有些热。喂完羊,黄群生夫妻俩就挎着篮子来到花椒地里。一串串红艳艳的花椒缀满枝头,微风徐来,阵阵椒香扑鼻,夫妻俩有说有笑地采摘着颗粒饱满的花椒。

在三原,像黄群生一样“不等不靠”奔日子的脱贫户不胜枚举。“住新房,有产业,群众生活有奔头,精神面貌也有了可喜变化。”三原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刁振辉表示,三原县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开展“雨露计划+”工作,确保资助对象完成学业、稳定就业。2022年,三原县脱贫户人均纯收入16500元,预计2023年脱贫户通过自主发展产业和务工收入增速在12%以上。

本报记者 张恒 方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