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那曲军分区党委
杨星火
- (1978年11月24日)

党委书记:副政委,叶治平。
党委副书记:副司令,张凤蛟。
党委成员:副政委,邓巴。副司令员:周学全。
政治部副主任:李家模;
政治部副主任:耿庆于。
在三学(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人民学解放军)的运动中,那曲军分区党委一班人发奋工作,团结一致,扎根边疆,以苦为荣,领导部队完成各项任务,多次受到西藏军区的表扬。他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工作:
统一思想,找差距。有人认为:“海拔高,气候差,不好好学习。” “无主管、底子薄。” 钢班子,带出铁队伍。大家通过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到“海拔高,觉悟更要高;条件差,更要学好;无主管,更要自觉;底子薄,更要加厚”。
四查:查刻苦学习的精神好不好;查艰苦奋斗、长期建藏的思想牢不牢;查工作干劲大不大;查坚持原则,抵制不正之风坚决不坚决。
存在问题:
学习上缺一个“狠”字;
工作上缺一个“拼”字;
生活上缺一个“严”字;
坚持原则上缺一个“斗”字。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八条措施。
刻苦学习,艰苦奋斗。党委坚持了中心组集体学习和每天自学1至2小时的制度。1977年,分区党委12名成员都通读完了毛选1至5卷。今年精读完毛选五卷1至2组文章,选学了<<费尔巴哈>>、列宁<<辨证法的要素>>和<<矛盾论>>、<<实践论>>等十多篇马列、毛著,有的同志还写了心得体会。批判“四人邦”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等反革命谬论。
党委书记、副政委叶治平同志55岁了,患有冠心病,文化程度比较低, 但学习上是一名好“排头兵”。他常常带病坚持学习到深夜。一次, 他心区像针刺一样疼痛,他用手或桌沿顶住胸部,坚持读书。同志们劝他吸口氧气,他说:“氧气只能解决暂时的胸闷,毛伟人的思想才是我们力量的原泉。我这个在旧社会给人放牛、扛长工的穷汉,大老粗,今天翻身作了主人,要多为党工作才行。”
他从解放战争入伍到现在,三十多年如一日,如饥似渴的学习,不断提高了文化,思想理论水平,适应了革命需要。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无政委、司令员主官领导的情况下,他一直带病坚持工作,勤勤恳恳,不怕苦和累,争挑革命重担,带领“一班人”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副政委严仕贵,努力学习,主动要求推迟休假。亲自动手收集,写材料,一般不要机关和下级代劳。
党委“一班人”正确对待苦与乐、疾病、家庭等问题,树立了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思想。党委副书记、副司令员张凤蛟,在休假中以普通社员身份,自觉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而且在家属患重病的情况下,考虑到部队人少工作多,提前80多天返藏回部队工作。

党委成员、申扎县人武部部长王守春,在那曲战斗了二十多年,平叛中负过伤,身体不太好,红血球高达800多万,血色素常在25克以上。多年来,坚持在海拔4700米的藏北边陲。住的“下雨漏水、刮风漏沙” 的小土屋(十多平方米) ,睡的是铁皮钉的床,坐硬板凳,接待客人是草皮垒成的土“沙发”, 一双线袜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平时,挖厕所、扫马厩,捡牛粪,样样都干。
现在分区七名领导同志的住房平均每人只有30来平方米,他们说:“和分区刚成立时,只有两个帐篷不知好了多少倍!”
支援地方。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共派出84个工作组,322人次支援牧业学大寨。
常委、副政委罗布带领工作组深入安多县扎仁区果龙公社高山牧场。
常委、副司令员李家瑞带工作组(医疗队)深入灾区。
坚持原则,抵制歪风。六不准:不准用职权谋私利;不准私人侵占公物;不准用公家木材做家具;不准套购和低价购买贵重药材和土产品;不准擅自猎取或指示下面打鹿茸、麝香为己用;不准请客送礼。
叶治平模范执行党委决议,只有两个小木箱,一双布鞋补了五、六处。
一护士之父,利用私人关系,拟将其调北京军区。对此种后门来,后门去的不正之风,我们作了坚决抵制,并向北京军区反映了此情况,对这一同志作了说服教育工作。
改进作风,下基层。过去存在“四不下”:气候差,怕苦怕累不敢下;路途远,交通不便不愿下;领导多,推来推去不想下;身体差,支持不了不能下。战士说:“入伍到现在,还不知道有的首长是啥样!”
分区党委规定了每年每人下基层四个月以上的制度。下连“五同”(同吃、同住、同学习、同训练、同劳动) 。扭转了“四不下”为“四下”;环境艰苦敢于下;路途遥远主动下;领导多时争着下;身体有病坚持下。平时除留一名常委主持工作而外,其他领导全部下基层去。上半年家里五名分区领导都下过基层1至3次,最多的一人达110多天。
副政委严仕贵三下二连蹲点。
副司令员张凤蛟、李家瑞,下连“五同”传帮带,搞好军事训练。
二连由后进转变为分区学硬六连的先进单位。
邓巴次珍副政委病了,脸上浮肿,喝水说话都困难,仍坚持下到边远的四连。
常委、周学全副司令员抓干部集训队,任队长,言传身教,跟班作业,全队七次实弹射击,五次优秀,两次良好,并取得了冲锋枪11发命中100环,机枪13发命中113环的好成绩,严吉义等由不及格到优秀。
五名分区干部,能对全区70%的以上干部的姓名、职务、籍贯、单位等情况基本做到了如指掌。
今年上半年,机关派出了37个工作组,140多人次下基层蹲点、跑面。
全分区36个党委、党支部,好的、比较好的占90%以上。11个学硬骨头六连的先进单位标兵;6名学雷锋先进个人标兵;17个集体单位获军区、分区的奖旗、奖状;1000多人次立功受奖。
军事训练是过去十余年来最好的一年,各课目总评成绩为良好。
全区60%以上的干部,因在高寒缺氧的地区工作,积劳成疾,虽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红血球升高、心脏病(二十年以上,都有心脏变形) 、风湿等各种疾病,但都能勤勤恳恳为党工作。今年退役的500余名干战在离队前夕,人人表示:“在部队一分钟,就要干好六十秒” 。
党委重视,狠抓民兵工作。党委成员王守春,走遍了全县八个区、三分之二的社队。去年他去离县城100多公里的邦多区蹲点,骑马走了半个多月,翻过十几座雪山,二十多条冰河,抓糌粑、吃雪。去邦多蹲点七十多天,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练武。
全区民兵发展到现有27980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3%),22个民兵营,其中武装骑兵营2个;374个民兵连,其中79个武装民兵连;13个“三落实”先进民兵连。社社队队都有民兵组织。
1975年,申扎县曲东里公社民兵连女民兵,共产党员白玛朗措,同阶级敌人英勇搏斗,光荣牺牲,用生命和热血保护了公社的牛羊。
1977年索县依巴公社民兵连指导员达吉、排长桑旦,在追捕重大盗窃罪犯罗娃平措中,与盗窃罪犯进行殊死博斗,夺回全部赃物。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 作者简介:
杨星火:四川省威远县人。1925年生。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毕业。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随十八军进藏。曾参加修筑川藏公路、平息西藏叛乱和民主改革、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边防建设等。在西藏工作20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军旅诗人。
后期整理:刘光福、雪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