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知青刘小勇考上大学,准备出发去报到。农村女友红着眼,紧张道:“你,你还会回来吗?”刘小勇握紧她的手,坚定道:“乖,你在家等我,我大学毕业,一定回来娶你。”至此,女友天天在村口等待。

1968年,刘小勇被组织上分配到陕西省米脂县一个小山村中,他与母亲在火车站告别后,就踏上这一段未知的旅程。

刚到村中时,村长就与他们说了许多注意事项,还给他们分配了小组,嘱咐好后就把他们带到了村里为知青准备的房子中。

这些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看到眼前破败的屋子面面相觑,村长看出他们的不情愿,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又把他们安排好后就离开了。

村中的房子并不多,能够腾出这间房子给他们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而且他们下乡也是来当农民的,那就是要与他们有一样的条件,否则那还怎么能够叫下乡呢?

知青们无可奈何,只能够拎着自己的行李进到房子中,大家经过一天的赶路后,都十分疲惫,整理完床铺后便都开始休息。

第二天一早,村长就来叫他们,准备分配任务,可是没想到却没有一个人起床,村长有些发怒,可想着他们是第一天,需要有个适应过程,也就忍着怒火让厨房给他们做早餐,吃完再去干活。

做了一天工的知青们,腰酸背痛,每个人都是早早吃完饭就歇息。

有了前一天的劳作,知青们是睡的更香,根本没有想起了昨天村长的警告,村长看到知青们仍旧这副样子,气不打一处来,把他们狠狠教训一顿后就直接把他们赶去干活。

知青们这才知道村长原来真的动了真格,下一天每个人都准时起床。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却又突然出现意外。

刘小勇跟着村里人去挑粪的时候,一不小心踩空,掉进了洞里,当场就昏迷过去了。

村长知道后,这件事情可不得了了啊,要是知青在他这里出了问题,他该怎么交待?下一年的评比又该怎么办?

村长火急火燎的叫人把刘小勇抬到村医王海林的家中,催促着他快点诊断。

王海林快速查看完,说刘小勇只是腿骨折,其他地方应该只是轻伤,并无大碍,只是这些天需要好好的休养,不能够再去干活,村长连声应好。

可是刘小勇该去哪里成了个问题,毕竟回到知青处大家都有工作,不可能丢下工作来照顾他,而且知青们来来往往的,也会吵到他休息。

在他们讨论的时候,恰好王海林的女儿走进来,她提议:“要不,就把他留在我们家里吧,我们家中正好有空房,我平日里也是在家中帮助我父亲,也正好能够照顾他。”

村长一听,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可是王海林会同意吗?村长满心期待的看向王海林,只见他点了点头。

自此,刘小勇便在王海林的家中住下,由王海林的女儿王爱娟照顾。

刘小勇躺在病床上实在是百无聊赖,经常抓住王爱娟就与她聊天,有时候打扰到王爱娟做事,她就会扔本书给他,在她家中,什么都不多,多的只有医书。

没想到,这对其他人异常乏味的书籍,王海林却看的津津有味,有时候甚至与王爱娟开始讨论医学。

王爱娟对刘小勇居然对医学感兴趣很惊讶,不过她也很高兴能够有这么一个人能够与自己聊这些东西。

很快,刘小勇的病好了,他也做出一个决定,他想要学习医术,他把自己的想法与王海林说明,王海林很高兴,自己的医术能够造福更多的人,于是就把刘小勇收为自己的徒弟。

刘小勇此后便是边干活边学习医术,慢慢的,也小有所成,成为村中另一个“医生。”

1974年,王海林因病去世,把自己的女儿托付给刘小勇,刘小勇也承诺一定会好好照顾王爱娟,让他放心,王海林这才安然闭上眼睛。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刘小勇也决定要继续学业,他日以继夜的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考上北京医科大学。

得到录取通知书后,王爱娟甚是忐忑,因为村中不乏知青回到城市后就抛下在乡下的伴侣,她害怕自己也会被放弃。

王爱娟试探性的询问着:“你还会回来吗?”

刘小勇抱住王爱娟,承诺道:“我一定会回来的,你放心。”

此后,王爱娟日日在村口等候,盼望出现自己日思夜想的那抹身影。

作者:三摩地

参考资料:网易新闻、《知青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