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伟大领袖,他一生致力于推翻清朝的统治,发起了多次革命,最终在1911年成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但是,在孙中山先生去世后,他留下了三份遗嘱为国家、家庭和同盟苏俄嘱托,其中家庭遗嘱主要要求他的子女们继承他的革命意志,继续推进未完成的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先生有四个孩子,其中只有一个儿子,他曾经希望儿子能够继承自己的精神,但是相较于先生,孙中山的儿子显得过于平凡。在国民政府中,他也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1949年,国民党败退,蒋介石邀请孙中山的儿子前往台湾,但他却选择了流连于美、法等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1965年,孙中山的儿子才投靠蒋介石,移居台湾,这其中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在1891年出生于北洋舰队访问日本的旅程中。孙先生对儿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尽管他经常四处奔波,但仍然经常给儿子寄一些不错的书,通过书信帮助儿子做出重要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孙中山是革命的领导人物,孙科在父亲的影响下逐渐成长,并在16岁时主动加入了同盟会,投身于革命之中。同时,他的学业也很出色,在加州大学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后来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法学硕士学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7年,孙科回到国内,此时,孙中山为反对军阀的独裁统治,发起了护法运动,在广州另外成立了军政府。孙科被安排在父亲的大元帅府内担任秘书工作。虽然孙科在父亲的影响下成长,但他的表现并不出色,没有成为父亲希望的继承人。在孙中山去世后,孙科也没有继承父亲的革命事业,而是选择在海外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6年后,他才投靠了蒋介石,移居台湾。这其中的原因和故事值得我们去探索。孙科是一位归国的学成归来的青年才俊,曾在美国专业研究市政学。他被一些同盟会元老,包括廖仲恺推荐为广州市市长,但孙先生直接否决了这个提议。四年后,有了一定的革命经验和成绩的他,在国民党元老的支持下,终于成为了广州市市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科长期以来对革命事业没有私心,因此被认为是延续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孙科是一个有治理才能的人,在市长任期中有所建树,对革命军的缺衣少食和经济紧张问题提供了主要的财政支持。但是,一项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在1923年,孙中山命令胡汉民到市政府讨要军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科并未同意调拨军饷,而是想给胡汉民一个下马威。这一事件导致孙先生非常愤怒,而孙科则认为是胡汉民在挑拨离间。于是他抽起手杖,打了胡汉民一顿。这一事件让孙先生失望极了,他甚至想要毙掉孙科。孙科道歉后,这一事件才算过去。但是孙先生对孙科成为接班人已经不再抱有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孙中山去世后的1925年,国民党竞选新的领袖,孙科也参与了这次权力之争,但由于各方面都有所欠缺,他最终败给了汪精卫。此后,孙科一直处于工作中的上不上下的境地,成为各大派系竞争的棋子。孙科的政治经历充满曲折,他曾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与汪精卫合作建立广州国民政府,但不久后因财务危机而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转投蒋介石,但并未受到老蒋的感化。在1949年的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内部主张和平谈判的势力占据上风,孙科也联系了多位大佬,成为让蒋介石下野的重要助力。但和平谈判没有成功,孙科因与蒋介石派系矛盾而被迫离职。在国民党撤离台湾后,孙科移居到了法国和美国,生活十分拮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1965年蒋介石邀请他回台湾参加“国父百年诞辰”,才再次回到聚光灯下,成为老蒋的棋子,也过上了吃穿不愁的优渥生活。这段经历充满了波折和转机,但也反映了一个政治人物的坚持和不屈。孙科是孙中山先生的独子,拥有优越的家庭背景和接受先进教育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在台湾担任重要职务,甚至成为东吴大学的董事长,生活逐渐好转。然而,他的人生命运也受到了挑战。1973年9月13日,83岁的孙科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因心脏病逝世。尽管孙科有一定的才华和抱负,但他缺乏领导人的胸怀和格局,这是导致他不幸的根源。如胡汉民的评价所言,孙科具有多重脾气。

他经常发脾气,有时是革命家的脾气,有时是外国人的脾气,有时是大少爷的脾气。这也是导致他政治立场左右摇摆,无法取得突出成就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