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楼市成绩出来了,之前我已经说了上海的成交情况,9月上海新房成交环比增长15%,但是同比依然是下跌43%的。而这几天关于北京二手成交暴涨的新闻也上了热搜,而北京的涨幅比上海更加夸张一些,所以市场的呼喊更大一些,但是仔细拆解后才知道,是北京这波释放的需求更多一些而已,但是持久力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而刚需心里其实真的不慌。
9月初的时候北京出台了认房不认贷,也是超过很多人预期的一个政策,到现在刚刚满月,而根据中原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9月北京二手房住宅网签14261套,环比增长30.1%。这个数据看起来当然是比较不错的。

从今年北京1-9月的网签数据看,9月份的这个1.42万套可以排到第三名,仅次于今年小阳春的二三月份,而三月之所以能冲高到2.21万套,其实最核心的原因还是疫情之前的挤压效应所释放的,而9月这波的回暖也是政策刺激下的需求释放,并不意味着后续还有源源不断的刚需会入场,现在北京的刚需们你们慌吗,急着买房吗,评论区说出你的想法。

首先是对于认房不认贷的政策,当时广州出台后,很多人并没想到北京也会跟进,因为北京和上海历来都是购房最严苛的两个城市,不论是从户口、利率、甚至购房社保方面都是金字塔顶尖的,而放开认贷的操作也让很多北京购房者获得一个惊喜,所以就有专家预测9月北京二手可能会达到2万套,甚至能超过小阳春的最高点,但是现实的业绩却明显低于了预期,这波巨大的利好还没达到疫情放开时的兴奋劲。
其次是,在北京楼市新政落地后的首周,也就是9月2号-10号,北京二手住宅的成交量就直接冲高到了7000套,其中光周末两天就成交了2600套。而9月整体二手成交才1.42万套,说明后续的三周需求量明显就萎靡了,政策刺激的效应只持续了短短一周的时间,这的结果既是意料之中,也算意料之外,因为专家现在低估了刚需和改善购房的定力,高估了北京房子对买房人的吸引力了,在预期不够的情况下,即使是北京楼市,也无法做到持续创造出购房的需求,况且现在底下的二三四线的二手房交易已经形成堰塞湖了,即使心里想置换到北京也可以说是非常艰难了。
而在新政后,北京的二手房挂牌量也在迅速的攀升,根据麦田房产数据统计,9月截至27日,新增挂牌房源量和8月同期相比,增加超过7成。而贝壳上最新的二手挂牌量也已经突破了14.1万套,房屋面积越小,楼龄越老的房子,挂牌库存增加的速度正在越来越快。这也表明了相当一部分业主想抓住救市的间隙,将持有的小户型、老房龄、位置偏远的刚需型房源抓紧套现。

所以整体看下来,9月的政策和力度肯定没办法继续持续了,如果十月不再来点更重磅的政策刺激一下,比如放开北京近郊的限购等,那成交量大概率会重新回落到6、7月份的状态了,因为现在的9月基本是复制了今年二月的情况,需求量短期回升,也是部分压抑和观望了半年的刚需以及改善出手了,但是可持续的刚需很难继续涌入市场。
那像北京的国资也在抛售房产,也就给后续的北京楼市指明了方向,后面很大的可能将是继续放松救市政策并辅助大量现房的降价,吸引更多刚需入市买入,然后等到库存和保交楼做的差不多的时候,再配合房地产税进行财政收入的改革,只有这样,才可能既稳住楼市、又不会让开发商完全破产,还能够为地方创造新的收入来源。

北京当然并不缺钱和财政收入,但是底下的城市已经嗷嗷待哺了,房子卖不出去,影响的不止是开发商,还是税收和下半年的土拍业绩,很多人可能没感觉,但是今年咱们的土拍确实比较低迷,今年咱们前八个月全国卖地收入只有2.7万亿,而高峰期的2021年全年卖了8.7万亿,去年降幅达到23.2%的情况依然还有6.68万亿,今年估计只能卖不到5万亿了。这巨大的收入漏洞如何弥补,已经是非常紧迫的现实了,加上过去地方欠下的显性和隐性的债务,都是压在头上的一把剑。

像恒大爆出的2万多亿负债,这坑的是普通购房的老百姓;还有中植系的3.7万亿,这坑将的是高产人群;而城投的雷现在还是掩盖住的,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所以现在刚需能做的还是保持定力,后续的政策肯定会更加诱惑,如果你有全款并且一定要买房自住,那你是可以考虑买的,如果你还想着加杠杆去楼市抄个底的话,还是趁早死了这条心,房住不炒已经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已经落实在你手上每一个钢镚上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