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国际能源网团队

2008年某个黄昏,红日,在走过了辉煌的路程后,渐渐西沉下去,留下一种坦然宁静的庄严。设备拆除、原址改建住宅小区,张渚电厂承载近五十年的历史使命终于宣告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宜兴县第一座并网发电厂——张渚发电厂

我叫张炳大,出生于1940年,土生土长的宜兴张渚人。上过学,下过田,投入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建设,担任过半个世纪的老班长......说起与张渚电厂的缘分,我觉得这或许是“命中注定”。

1959年夏,连日的雨水终于停歇,天上的闷雷时不时还在沉吟。张渚牛犊山脚下来了一大群人,听说要盖什么“电厂”?随着卡车一辆接一辆的驶入,也不知过了多少时日,一座高大挺拔、门口矗立着“张渚电厂”四个大字的建筑拔地而起。不过,对于当年的我们而言,实在不知道这座“电厂”究竟意味着什么,因为我们早已经习惯黑暗中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度过长夜。

1961年冬,寒气逼人,我的心里却有一种暖洋洋的痛快。21岁的我成功进入了张渚电厂——这座“神秘的宫殿”。嚯,一进去可真气派!到处是没有见过的机器、设备,轰隆的运转声、滚烫的火焰,我又仿佛喝了二锅头一般火辣辣、醉醺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渚电厂发电车间

后来我才知道,张渚工厂分布密集,又处于华东电网的末端,电压不稳,用电紧张,急需独立的发电厂,特别是张渚钢厂、励山、柏山煤矿等重点企业,要求保障供电尤为紧要,张渚电厂这才登上历史舞台。一台1.5兆瓦的火力发电机组,以三根电线搭建了微弱的电网,从此,张渚正式有了电源。有了电动力,才开始有了钢铁、造纸等企业,诞生了产业工人。

我最开始从事的是烧锅炉,锅炉一个小时蒸发量10吨,发电量可达1500千瓦。闷热的车间里,十几个工人赤膊着上身,大汗淋漓,肩扛手挑,每天用箩筐把二十几吨煤,运往高处的锅炉和煤仓倾倒下去,再冒着头顶红红焰火到锅炉底下清扫煤渣。这活可不容易,我却感觉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力气!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好几年过去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已经在日复一日的打磨下,逐渐回归平静。1964年盛夏,在履行检验锅炉安全阀的工作中,“嘣”的一声巨响,犹如惊雷,高压蒸汽临界喷出,虽然有保护,声音仍然震人,恍惚间,我只看见对方嘴巴一张一合,一阵“嗡嗡嗡”的声音传入耳畔,细小而悠长。“糟了。”我心想。医生告诉我,我的听力受到损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渚发电厂与电网“主结构图”

“炳大,别干了,咱回家吧!”“什么都比不上身体重要啊!”父母急得掉泪,朋友苦心规劝,一瞬间,多重压力席卷而来,我的心猛然揪紧了。我该怎么办?夜幕降临,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一盏煤油灯,兄弟围一桌。”从小到大流传的顺口溜萦绕在耳畔。思绪飘扬间,母亲伏在微弱的桐油灯下,皱着眉头缝补衣裳的身影在脑海放映;兄弟姊妹窝在灶膛,借着残余的火光读书的画面在眼前浮现......我又想起历史书上写道,千百年来,人们一直生活在刀耕火种、烛火照明之中,对电力的希冀,对光明的渴求,对发展的需要,是如此迫切!他们奋进的步伐,从苦难的岁月里穿行而来,那么虚幻,却又那样真切。我的眼眶渐渐湿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渚电厂发电车间

如今,电厂肩负着“发展地方经济,为人民谋福祉”的历史使命,百废待兴,我又怎么可以半途而废、“临阵脱逃”呢?此刻,桌上那盏煤油灯正不知疲倦地散发着圈圈黄晕,可惜无论它多么努力,终有烧完的时候。我夹着烟的手猛地一颤,烟灰轻轻散落在了地上。我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哎,搞革命哪里有不牺牲的哟?我只是听力下降,也不是聋了嘛!”我打消了亲朋好友的顾虑,再次投身工作当中。我心里明白,这场“仗”,是持久战,功成不必有我,功成必定有我。更何况,同一个“堡垒”的战友们,谁身上不“挂点彩”呢?

就说运煤工老李他们,每人每天要搬运20多吨的煤,什么概念?一桶装满有20多斤,一天要拎2000多桶!回去吃饭,就连筷子都拿不起来,腰也累垮了。嗨,谁又比谁娇贵呢?干不死就往死里干,非干成不可!刹那间,那滚烫炽热的熊熊火焰,那轰隆作响的锅炉车间,又再一次在我眼前跳跃,在我耳边回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起第六人为张炳大

1965年,进电厂第五个年头,我担任了锅炉班的班长,就在那一年,我们厂获得了第一个“全国第一”,即全国同类型机组消耗指标最先进单位。换句话讲,就是当年张渚电厂的煤耗和厂用电率是全国最低的。同年,全国同类型机组先进现场会议在我们厂召开,我们成为了全国电力同行的模范和榜样。这是多么大的殊荣呀!

在当时国家宣传“厉行节约”的号召下,我们厂紧跟形势,开展“省煤节电”的活动,以“节约一度电,节省一斤气,节约一粒煤”为口号,人人行动,处处挖潜。大家利用业余时间,上到厂长,下到炊事员,全员出动,早出晚归,在煤灰里翻捡可二次燃烧的焦炭,每人每天一簸箕,没有一个人不参与......这种集体荣誉感和忘我奉献精神,是多么珍贵,即便过去了这么久,它也一直深深根植在我的骨子里,流淌在我的血液里,时刻激荡着我的灵魂。

2008年,我68岁,这是我难以忘怀的一年。此时,强大稳定的高压电已经足以满足地区用电。此外,国家调整政策,以高效率的大机组、大容量电厂替代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而张渚电厂处于半山区,交通运输不具备条件,也就不在大电源点的计划之中。我服务了近50年的张渚电厂,等来了它的“落幕”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蓬勃发展的电力景象

我心里有失落,有感慨,但是更多的是欣慰和自豪。我这一辈子没有白活啊!电厂落幕了,电力工业没有落幕,它依旧在前行着。张渚电厂完成了它的使命,这也标志着我们国家电力环保的来临,电力发展又迈上新台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如今,我通过电视、报纸也了解到,双碳政策下,我国新型电力系统不断完善,数字化电网已处于显著的领先水平。当我看见一代代电力人薪火相传,把我们当年的精神大力地传承、发扬下去,我真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岁月不饶人。我已经年过八旬,但是,我的心依然火热着、年轻着。新时代的春风越吹越浩荡,越吹越豪迈,我的心也跟着飞了起来,越飞越轻快,越飞越高远。

依稀间,我好似又听见了那年夏天滚滚的闷雷声,那巨大如怪物般隆隆的机器声;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一个朴素勤恳的少年,那一群浑身伤痛的“战友”,以及那一座,永不消逝的电厂。

我知道,它从来都不曾远去。

来源:国网宜兴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