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文史”发布研究九江的文史类文章。本系列在“浔阳叙话”公众号上首发,再由编者“冯晓晖”公众号转发,并在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转载。欢迎原创作者投稿,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在《碑传集》中见到一篇杨捷墓志铭,使杨捷这个历史人物由粗线条变得更加详实,出乎原先的想象,觉得有必要再为其写点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杨捷,一生为清廷立下很多战功,在九江任总兵官多年,总兵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他本来承父辈军籍为辽东义州人,明清交替时投靠清军在山西大同打仗,因剿灭土寇髙九英而提拔为副将,顺治初年清廷打到了广东。

原本是命他带领三千大同兵赴广东任镇抚,顺治五年他带着队伍来到池州,遇上江西的金声桓反清复明,朝廷任命的征南大将军谭泰要他随军一同剿灭叛乱。他带兵打下了彭泽丶饶州丶湖口丶九江丶南康丶都昌等城。江西巡按王志佐向顺治皇帝写了一份奏折,请求将“两广援剿副总兵補用镇守九江”,实际上他广东还没到任,半路上参与了平息江西反叛。据《清实录》记载,顺治五年十二月巳癸(此为干支纪日,换算是三日),杨捷被正式任命为九江总兵官,署都督佥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他在九江驻守了多年,如《九江府志》载,顺治七年其重建了大校场的演武厅及北面的关帝庙。顺治八年,又修了总镇府前的仪门丶鼓吹二亭丶后堂楼二栋,屹为壮丽。

他在任期间,又两次上书朝廷,一是其从大同带来营马一百匹,谭泰拨给五十匹,但经多地征战倒毙,只剩八十八匹。他要求按规制“马三步七”标准,配齐原定九江镇守的兵马。二是根据九江江湖形势,应设立一支水师。其述“见在陸兵四千,仅足供策应而备弹压,傥江湖有警,艨舰全无,敌人鼓枻扬帆逍遥浪涛,在兵无凭河之技,马无飞渡之能,止有付之望洋长叹者已。” 此两次上书现存清档案。

杨捷顺治七年在九江 重建的演武厅及其北的武庙(关帝庙),位于现在的和中广场,早已不存,但在清末民初的地图上,仍有记载。而八年大建的都督府,虽也多经变革,然因此府而名的“都府巷”地名却一直保留至今(详情另见拙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治十年后,杨捷虽又多次受命,外出征战,但仍挂的是九江总兵官的衔,如《墓志铭》载:“十年秋,复统九江镇兵,入粤克潮州。十一年冬,征闽。” 所谓入粤是讨伐广东叛镇郝尚久,将潮州收复。征闽则是第一次和郑成功作战,在云霄丶铜山等处,打败了郑军。在十六年的二月,将杨捷提拔为提督江西总兵官。

该年郑成功又攻取了镇江一带,并进军攻江南重镇江宁,声势很大,《实录》上载漕运总督亢得,在髙邮跳水自杀。这时朝廷又急调杨捷同江南左路兵一同和郑军第二次作战。由于郑成功胜后轻敌,再次被杨捷等击败,退出江南等地,事平。杨捷驻瓜州。康熙元年正月,将杨捷调山东,平了于七之乱。自此,和江西及九江完全脱离了关系。在山东十二年后,调任江南提督。“墓志铭”上载,杨捷“历官四十余年,身经数十战,所向辄克。” 是清廷的一员威望名气很重的战将。

杨捷在江南迎接康熙第二次南巡后一年,即康熙二十九年十月染病去世,享年74岁。“墓志铭”载,康熙皇帝听到他的讣闻后,“天子震悼,命所司议卹议谥。” 对他的后事处理“瑜于常格”。除了加赠少愽兼太子太傅外,还指定了翰林院掌院事的张玉书来为其写墓志铭。

这位张玉书,可是编撰《明史》丶《康熙字典》丶《佩文韵府》的总裁官,他洋洋洒洒写下了这篇和一般墓志铭风格不同的文章,如他描述杨捷在临终之时,“召诸孙侍侧,口授遗疏,倦倦以修海塘,筑宝山城,复海边沙船及派支军食为言……志存体国,语不及私。” 感叹“视古大臣之用心,宁有二媿哉?” 将少有的封建王朝大臣,临终时还一心念着国家大事不计私事的心胸跃然于纸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瑜于常格的另一方面是将他厚葬,官方批准他家要求将原军籍辽东义州改为祖籍江南省(现江苏省)宝应县。但宝应地靠淮河,地势低易遭水患,故将其墓址另选在当时同在江南省的天长县(现为安徽省)金集镇谕兴乡的草庙山,此处背山朝水,风水极佳,修了长400米丶宽30米砖砌的墓道,墓前有双牌坊丶双碑亭丶七对石像生,规格超过省提督的标准,堪比公侯墓了。文革时曾遭毀损,后政府加以修复,现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对这样一位历史上很有名声而又和九江很有关系的人物,九江本地的史乘记载很少,同治府志只在“武备”卷内简要提到了杨捷,而現代出版的《九江历史名人》上下两册书中,没有杨捷人名。为此,特写下以上文字给予存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新代(作者像)

【读后记】这是陈老师
最新的作品。若说本篇的内容,或许大多数读者也不熟悉,但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为九江历史打个补丁,添点实际内容,陈老师的精神
和贡献特别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