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1688年,75岁的孝庄病逝,一手带大的孙子康熙,伏在她身上嚎啕大哭,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谁料,康熙走出寝宫,却下旨:拆掉祖母生前最喜欢的5间宫殿,棺椁也不要下葬。
孝庄乃名副其实的国母,她凭借灵活的头脑强悍的手段,接连辅佐了两任帝王。
康熙作为孝庄的孙子,受益颇多孝庄毫无保留的将智慧,全部传授给了康熙。
并帮助他稳住朝堂,却从来不会露面,只有康熙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时,孝庄才会替他出谋划策。
平日里只需要康熙将自己的决策通知给孝庄即可,康熙十分敬重孝庄,每每都在她面前自称为臣。
态度要多恭敬有多恭敬,甚至孝庄身体不适喝药调理,康熙都要坚持先替孝庄试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祖孙两可以说是真心对真心,感情很是深厚,可惜孝庄逐渐年老,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1688年,75岁的孝庄与世长辞,这一天皇宫里寂静的可怕,丧钟声传遍每个角落。
宫人们皆身着丧服眼圈通红,康熙身边服侍的人们无不大气不敢喘,当康熙见到去世的孝庄时他愣住了。
祖母好像睡着般恬静安详,似乎从未离去的模样,回忆起与祖母的点点滴滴。
康熙不由得嚎啕大哭,扑在孝庄身上倾诉自己的不舍,身为皇帝按理来说应当喜怒不形于色。
但康熙悲痛万分,哪里管得了当皇帝的守则,康熙的哭声带动了宫人们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纷纷泪洒当场,胆子大的侍从尝试去拉康熙,结果无济于事,只能小声的劝慰。
“皇上,您要保重龙体啊,切不可伤心过度,奴才知道您难过,但人死不能复生,皇上要为自己多着想啊。”
然而康熙一直哭到了体力不支晕死过去,侍从们惊慌失措的将康熙抬回了宫殿,可没曾想,康熙醒来后第一句话就吓住了侍从。
“传朕旨意,皇祖母暂不下葬,好好让人看着,另外拆掉祖母生前最喜欢的5间宫殿”
侍从闻言惊恐万分,想要说于理不合但却不敢抗旨,只好乖乖的下去传话,谁知康熙这停灵,一停就是三年。
终于在三年后将孝庄,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其实这不符合规矩。
但康熙是皇帝没人敢有异议,此后康熙还追封孝庄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这对祖孙的感情真是无不令人动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殊不知,孝庄与亲儿子顺治帝的感情,并没有跟康熙的深厚,他们二人始终有层隔阂。
当年皇太极驾崩,诸王兄弟为了上位挤破了头,孝庄为了保住自己跟儿子,跟多尔衮建立了联系。
有了多尔衮这个年轻有为的两白旗将军,顺治帝在一众权力中心登上了至尊皇位。
可他并不开心,因为母亲孝庄和多尔衮似是而非的感情,令顺治帝内心埋下了一根刺。
尤其是多尔衮手持大把权力,成为了摄政王后,顺治帝愈发对其满怀敌意。
连带着厌烦上了自己的皇后,因为皇后是孝庄费尽心思替他选的,顺治帝的叛逆来的气势汹汹。
他厌烦每天都要听从多尔衮的意见,而不是多尔衮对他有求必应,所以顺治帝自认自己只是个傀儡皇帝。
索性放纵起来,转头独宠董鄂妃对着皇后整天没个好脸色,奈何自古红颜多薄面。
顺治帝没跟董鄂妃恩爱多久,他们的儿子就感染天花离世,痛失爱子的董鄂妃整个人失魂落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顺治帝如何开解,董鄂妃始终郁结于心,浑浑噩噩下没过多久便追随儿子去了。
心爱的董鄂妃死后,顺治帝生无可恋,每天醉生梦死一连失去两个心爱之人,顺治帝撑不住了。
长久的悲伤过度,让顺治帝身体病入膏肓,在康熙八岁那年,顺治帝不治身亡。
可没等康熙走出丧父的阴影,母妃在同年也一起去了,顿时只剩下了康熙单打独斗。
孝庄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临危不乱,迅速稳定了朝堂,教康熙为君之道,辅佐康熙把控朝局。
一直到康熙可以自己独立处理所有事宜,孝庄才彻底退居,所以康熙一直都很感谢祖母。
孝庄离世后,康熙为了不辜负祖母的教导,非常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有时思念祖母,导致泪水涟涟,但康熙哭过之后转头就投入奏折当中。
可见孝庄将康熙教的极好,这也不是不能理解为什么会停灵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