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西村位于牟平西部,是武宁的第二大行政村,占地7000亩,567户,1600余人,党员57名,村“两委”成员5人。路西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按照任期目标和规划,一年打基础、两年促提升、三年立标杆,构建五位一体自治体系,1+2工作思路,牢牢抓住民生主线,锚定两个发力方向,与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一道,抢抓乡村振兴机遇期。通过坚强支部堡垒、推动经济发展、强化环境整治、改善民生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一)强班子,抓队伍,实现战斗堡垒“底色亮”。

一是强化思想建设,提升支部引领力。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不断增强支部凝聚力、战斗力。2022年以来,发展35周岁以下乡村优秀青年党员1名,培养党员和村干部后备力量6名,干事创业队伍力量得到充实。二是夯实组织基础,提升支部组织力。对党员活动室进行改造升级,建强支部阵地;着力加强村“两委”建设,严格两委执行坐班值班、业绩考核等制度,压实履职担当责任。依托帮扶单位的资源优势,打造全市首个国防动员文化特色村,方便村民形象直观地学习国防动员知识和防护技能。每年8.15进行防空警报试鸣,让广大村民切实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三是践行为民宗旨,发挥党员模范作用。落实联户机制,联户党员每月走访群众2次,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建立为民实事台账,切实解决群众难题。联合烟台山医院,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先锋队送医下乡服务活动”;打造村庄儿童游乐园,已完成道路硬化,游乐设施组合滑梯、秋千、木马等已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挖潜力,强优势,推进产业兴旺“生活富”。

一是先锋领跑,红色引航,让党员化身成“带头人”。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等人员中发展党员、培养后备干部,全面提升村党组织带富能力;对接街道农经指导员每月到村为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指导。二是盘活资源,集中流转,把土地转化成“硬通货”。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助推总投资300多万元、占地1700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落地,带动村民和集体增收30余万元。进一步盘活闲置资源,整治村1000余亩撂荒地,按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国企+农户”合作模式,以土地入股与山东土发集团展开合作。上半年已流转50亩试验田,村集体净收入可增加6万元。三是助农惠农,强化指导,给农民吃上“定心丸”。村集体为老百姓免费发放有机肥187吨,邀请市农业农村局专家到村指导,耐心为村民讲解肥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科学指导,提高村民种植农作物水平,保障老百姓的增产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勇担当,解民忧,促进村庄治理“民心聚”。

广泛开展文化活动。进一步挖掘本村吕剧文化资源,对接市吕剧院和区文化馆,开展“送戏下乡”系列活动5次,把文化大餐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进一步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持续赋能,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走上正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村天然气实现“户户通”。通过积极协调,在新奥燃气公司帮助下,地埋天然气管线5公里,架空管线1万余米,入户挂表加安装壁挂炉近500户,完成产值360余万元;主动对接市农业农村局,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对2公里的进村道路进行加宽和整修,计划年底前完工;彻底解决漫水桥安全隐患。完成长30米、宽4米的漫水桥桥面混凝土硬化,出动挖掘机1台、自卸车3辆、回填石料6吨,投入资金5万元,彻底解决老百姓出行困难。持续美化村居环境。对长300米泄洪道进行集中清理,提升河套泄洪能力;协调爱心企业,清理淤泥10吨,疏通排水管沟3公里,投入资金6万元;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粉刷墙面1000米,硬化儿童游乐场地1200平方米。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秀萍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