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夜露起,百年圣茶香。10月10日下午,2023祁门安茶夜露节在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芦溪乡盛大启幕。这也是该县官方主办的首届安茶夜露节,非遗表演、茶艺展现、编竹篓比赛、点灯、夜露等活动轮番上演,让现场的每一个人心里都装着一篓安茶的芳香。

活动现场,相伴着锣鼓阵阵,非遗傩舞表演拉开了活动序幕。傩是古时驱鬼逐疫的一种祭祀仪式,盛行于明清,今以祁门傩舞为盛,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情景剧“传祁重现一饮一茶一心安”,通过古今、老少两代人的对话生动再现祁门安茶的传奇故事。相伴着古筝悠扬的乐曲,精湛的茶艺表演令人得以沉醉式地观赏安茶。

在安茶公益拍卖环节中,现场对祁门大洪古道茶业捐赠的一份1992年的安茶进行了竞拍,所拍得的1.7万元将用于祁门芦溪公益事业。

在夜露点灯活动中,相伴着孩子们的儿歌声,印有“安茶”“夜露”字样的红灯笼亮起,芦溪的夜空格外明亮,夜露下的安茶熠熠生辉。最后,与会领导嘉宾移步台上,共同摊茶,开启夜露仪式。

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宛晓春表示,他们将全力支持安茶标准化建设和品牌打造,为安茶提供全方面的技术和人才支撑。他祝愿安茶有很好的进展,成为祁门县乃至黄山市茶产业进展的新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在祁门,安茶的历史相比祁红更为悠久。安茶取自“安五脏六腑”之意,陈年的安茶,茶性温良,能够祛湿、解暑,有“三年为药,五年为宝”之说,因此“安茶”以陈为贵,越陈越醇、越陈越香。同时,安茶的制作过程十分繁琐,从开始采摘到制作完成需要耗费半年以上的时间。

2013年以来,祁门县先后获批实施安茶省级地方标准,成功申报安茶原产地地理保护产品,荣获中国博览会黑茶“金奖”称号,安茶制作技艺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祁门县坚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茶业富县、文旅兴县”进展战略,大力进展祁红、电子、文旅、中(医)药康养四大主导产业,扎实推进“三茶”统筹进展,成功举办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祁门对话、祁红采摘节、中国诗茶大会、“开祁门见黄山”黄山祁门美好生活邀约会等茶事活动,全力以赴把祁门茶叶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

据了解,祁门县现有茶园19万亩,拥有各类茶企600余家,茶叶产量7300吨,综合产值55亿元,茶农人均茶叶纯收入近7000元。其中安茶生产企业23家,2022年全县安茶产量达50万斤,综合产值达1.5亿元,真正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安徽商报融媒体见习记者徐宏博通讯员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