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私募业界,尽管英雄不问出处,但大体还是“高低尊卑有序”的。
以规模、渠道认可程度和影响力做打分:
地位层级最高的通常是公募基金、大型券商和海外大型对冲基金出身的明星基金经理;
其后上述机构里的普通(无名)投研人才,或是金融机构里的其他业务人员。
再往下则是草根出身的,民间人才。
但近年一系列事儿把整个私募江湖搅得“周天寒彻”:
部分当年的“一哥”、“一姐”,或退出江湖,或只身远赴海外,或是各种各地压力下销声匿迹,留出了大片的市场空间。
一批近年爆红的“网红型”(以写网文出名)的私募经理,则规模暴增,业绩走强,这当然撅取市场份额。
于是,2023年4季度初,整片私募江湖都有些“狂躁”。
“大V”领跑,大腕“黑脸”
截至2023年9月末,一批网红型的私募基金经理的业绩付出水面。
资事堂发现:两位“大V”(网络影响力很大)出身的私募基金经理,在2023年的业绩领跑起同侪。
东方港湾的但斌、嘉越投资的吴悦风,旗下代表产品年内收益分别为16.09%和8.23%。
上述业绩还只是今年前三个季度的费前收益,但无论怎么扣费,它们都是大幅正收益。
对比同期大盘股指数沪深300、小盘股指数中证1000、香港恒生指数都是负收益(三者年内收益为-4.7%、-3.23%、-12.27%)。
两个投资大V妥妥跑赢。
与之相比,知名的前公募一哥王亚伟的业绩为负数,草根出身梁宏-3.8%以上。
“一姐”李蓓的代表产品收益干脆是-9.94%。
已然有“廉颇老矣”之感。
“一哥”业绩“心不在焉”
这其中,前“公募一哥”王亚伟的产品业绩,近期明显“不太正常”。
作为曾经最知名的基金经理,王亚伟的风格特点被誉为“十项全能”。
他投资的股票,从重组股、到ST股、到隐蔽资产股、到周期股、到绩优股、到大盘金融股无一不包。
从投资特点看,王亚伟是既能挑个股,也能判断大势,既能把握政策,也能分析宏观,既能长持,也能把握短炒。
但这样一个基金经理,进入私募后,业绩表现却一直低于预期。
激情的风格表现更是趋于平稳,甚至是平淡。
以其代表性产品云豹X期为例,今年运行至今是负收益。考虑到前几年它的产品也未能有特别凌厉的上涨,这样的中长表现让人有基金经理“心不在焉”之感。
“话痨”也有“春天”
而与他们相比,大V的业绩们就好多了。
此次领跑的但斌、吴悦风因在社交媒体上与粉丝互动频繁,经常对宏观事件、市场动态进行点评,不时引发舆论热议,被誉为“网红大V”。
其中,但斌的粉丝数量超过1000万,吴悦风则有超过280万的粉丝。
复盘来看,但斌过去两年的业绩可谓有些“窘迫”,2021年和2022年上述代表产品收益分别为0.72%、-28.4%。去年,更一度传出但斌疑似重仓特斯拉,导致净值大幅回撤。
相比之下,吴悦风并没有“历史包袱”。
这位“话痨”基金经理在嘉越投资的操盘,刚满一周年。
2022年9月,他正式加盟嘉越投资,此前在沣京资本任职,后者是一家保险资管人士背景组成的私募,而吴悦风此前曾在险资任职。
再次“奔私”之后,吴悦风的话语权更高,他担任这家温州私募的投资总监,并且实现了“有利开局”,2023年年内收益不俗。
“抓住”不同高点
复盘来看:但斌和吴悦风的净值曲线变化,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
首先来看吴悦风产品的净值曲线。
他在年内收益的“积累”,主要得益于3月底-6月中旬这个阶段,净值走出由低到高的势头。
上述净值上涨阶段,嘉越投资在月报中指出:坚持TMT板块仍是未来半年主仓位的思路并不会发生任何改变,除非以白酒为例的消费行业、新能源行业出现新的一轮调整,才会转身加大配置超跌资产。
换言之,吴悦风的收益来源主要是科技成长股,而当时人工智能(AI)板块是最大的热点。
但斌的净值故事,则完全不同。
他操盘的产品净值,自今年3月初一路涨至7月底,净值曲线可谓“疾驰”走势,并无遇到明显的调整。
换言之,但斌重仓的资产很可能是“一路高歌“的模式。
今年8月,但斌曾对外发声:非常看好AI机会,但反对恶炒概念,我们对真正做模型的公司仓位比较重,但在国内AI领域几乎没有相关头寸。
据此推断,但斌的收益来源是美股相关公司。
成也AI,败也AI
看着吴悦风、但斌的“飞起”,想必另一位“网红”难言“畅快”。
这位私募基金经理就是周应波。
他之前是中欧基金成长股投资“扛把子”,2022年设立私募运舟资本。
周应波非常看好AI板块,认为这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机会。他重仓于此,但“奔私”一年多以来,产品净值暂时在1元面值以下。
但他依然十分乐观,最新对持有人称:基于GPT3.0-3.5水平做出来的基础模型,也已经在2B领域推广应用,大概率未来半年将是AI的2B应用爆发点。随着华为的加入推动,国内在高制程半导体芯片能力的提升,也会间接推动AI行业的发展。
投资圈“盈亏同源”是一个客观规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