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作为中国的国民饮料,历史悠久,深受许多人喜欢,结合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中国茶叶按制作工艺划分为六大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茶叶也成为一个普通的商品走进千家万户,茶叶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市场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关于茶叶传说,小编根据网上收集的资料,再结合日常自身经验,对一些热门的传说进行一一解答。

误区一:茶叶里面大多数都有农药残留,不洗茶会导致喝茶就是喝农药

随着茶叶的产量剧增,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农药,化肥之类的“现代技术”来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所以很多人在喝茶之前都会洗一下茶,用来去除农药残留,其实说实话,只要使用了农药,茶叶就会存在农药残留,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是两个概念,众所周知,除了茶叶以外,日常生活中的瓜果蔬菜都会使用农药,否则不可能供养现在的社会人口需求,首先,可以上市的茶叶基本都是经过农药检验的,符合国际要求才能上市,其次茶叶上使用的多为拟除虫菊酯类等脂溶性农药,在泡茶过程中能溶解到茶水中的量很有限,最后还是那句话,撇开剂量说危害都是耍流氓,因此只要茶农正规的使用,农药的问题大家完全不用过于恐慌,日常选购的时候大家在正规的商家购买茶叶,一般品质都会有保证,毕竟卖茶叶讲究细水长流,没有人会去做一锤子买卖。

误区二:万年传说——茶越老越吃香,越陈越值钱

在以前我们也说过这类问题,从以前的普洱到现在的白茶,都会或多或少的被提及这个问题,一些茶类的制作工艺导致它们确实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得到更好的口感,但是过分炒作,甚至标榜原始股,茶黄金,是不是也言过其实,毕竟茶叶喝下去才会体现他们的价值,对于多数人来说,茶叶哪些高大上的名词其实离我们都很遥远,所以买茶量力而行,日常存储做好,尽快喝掉才是王道。

误区三:野茶树的茶叶往往口感更好

现在很多人追求纯天然无污染,认为野生的就是好,连带着茶叶,也被很多人追捧野茶树所产的茶叶,如果大家吃个无人打理的柿子树或者橘子树之类的,会发现非常的苦涩难吃,确实有的野茶树生长的环境优越,所产出的茶青制成的茶叶品质确实不错,但是一方面这种野茶树数量很少,大多数可遇不可求,而且普通人能分辨出来那些是野茶树的茶叶吗?而且茶叶的口感与采摘的时间,制作的工艺也有关系,原材料只是其中的一环罢了。

误区四:泡茶需要用很好的茶具,不然喝不出来茶叶的味道

诸如乌龙茶、黑茶、普洱茶这些茶类因为自身原因,往往需要用到茶具,但是很多不良商家也借此宣传所谓的好茶具配好茶,好像没有这款特定茶具,茶叶没办法泡出来一样,但是泡茶泡茶,关键在于泡,只要掌握技巧,无论是用常见的玻璃杯还是名贵的瓷器,都能泡出一壶好茶出来,与茶具没有多大关系,大家购买的时候量力而行即可。

误区五:喝茶可以醒酒

很多人在喝多时候喜欢喝一杯热茶来醒酒,毕竟电视剧里面都经常出现醒酒茶一说,但是实际上喝酒以后在喝茶虽然让人能够感到舒服,但是其实喝酒的同时在喝茶会导致内脏的负担加重,一方面茶中含有咖啡碱、茶多酚会刺激大脑神经,同时会让未全分解的乙醛在茶的利尿作用下提早引入肾脏,造成肾脏负担。正确的做法是少喝酒,实在不行可以多喝点白开水。

误区六:茶喝的越多越好

现在随着养生的兴起,很多人喜欢喝茶,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泡一杯浓茶,从早喝到晚,其实这也不是一个正确的生活方式,很多人都知道醉酒,但是还有茶醉,因为生物碱等物质的原因,在大量的喝茶也会让人有头晕目眩的感觉,所以喝茶也要适量,毕竟茶叶里面含有的茶多酚、咖啡碱过量摄入也会让人身体感到不适。

误区七:茶叶又苦又涩,不好喝

很多人第一次喝茶都会觉得为什么茶喝起来又苦又涩,是不是茶叶不好,其实不是的,基本上所有的茶叶都有苦涩感,只是多与少的问题,但是好茶往往是苦涩味不重,而且回甘明显,比如说六安瓜片,无芽无梗的特性让很多人第一次喝它的时候感觉苦涩味很重,其实不然,因为六安瓜片的工艺导致它更耐泡一点,往往第二杯第三杯才能苦尽甘来,所以第一次品尝第一泡可以少放点,这样品味更好。

误区八:绿茶越新鲜越好

一般来说绿茶都是追求嫩,作为不发酵茶,绿茶确实以嫩闻名,但是一味求嫩也未必就是好事,因为茶叶太新一方面内含物质积累的不足,喝起来太过寡淡,另一方面因为新茶茶多酚之类的含量较高,会对神经系统产生较大刺激,导致身体不适,容易上火。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喝茶,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茶叶,正常饮用即可,保持平常心,或者这样才能回归到茶叶的本质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