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诗人的盛宴。无数诗人留下赞美秋天的华章: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

秋之美,有桂花点缀的秋更美,读一首《鹧鸪天·桂花》,一起品味淡雅的桂花,感受它那香飘千秋的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首诗的大意是:

这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迟开的菊花也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桂不把桂花收录进去?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广寒月中桂,香飘入万家。”

桂花高洁坚贞而神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说,吴刚历尽千辛爬上月宫摇动月桂,桂花落入淦河拯救了饱受瘟疫之苦的村民。这事被玉帝发现后,玉帝和他约定只要吴刚伐倒月桂树,就允许他把桂花带入人间救苦救难。

月桂砍一刀长一刀。吴刚砍了千年,月桂千年不倒,他思乡心切,便把月桂枝折断丢入人间。

年复一年,山上长满了桂花,人间再没有灾难。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词人赋予桂花纯洁、淡然、温柔和独立的精神气质。

她打破传统,以桂花的色、香、形貌等特点为引子,先描述了桂花淡黄清幽的颜色,娇羞温顺的形态,以及萧疏远离尘世却香气留存的特点,展现了桂花的美丽和无与伦比的价值。

暗示了,我虽不在江湖但声名在。

“应是绿肥红瘦”让一名初涉世事的少女名震京师。

但,朝堂新旧派斗争越演越烈,父亲李格非被卷入这场是非,竟然株连到已出嫁的李清照身上。

随后,李清照的公公死后,她和丈夫屏居乡里,远离尘世纷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这是对桂花的热烈赞扬,强调其无需繁华的色彩和招摇的姿态,便自成一格,堪称花中第一流,无人能比。

只有对自然界特别了解,深入骨髓的独特审美,才会有这般体会。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词人以梅花和菊花作为参照物,先抑后扬,进一步突出桂花的独特之处。来论证“桂花是秋季百花之首”这一结论。

中秋节前开放,群宴四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在结尾部分,李清照以一句“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来结束全词。

这是一种巧妙的讽刺和反问,既表达了对屈原未能赞美桂花的遗憾,也进一步提升了整首词的主题深度。

整体来说,这首词以桂花为载体,希望世人能看到桂花之美。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内心世界。

没有把桂花收录到《离骚》是屈原的遗憾,世人不知李清照是世人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生活在北宋到南宋交替之际。在当时社会观念中,女性被礼法所困,精神束缚。

而李清照出生再书香门第,生活优渥,家庭藏书颇多。她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受父辈影响,她打下良好文学基础,16岁写下“应是绿肥红瘦”轰动整合京师。

李清照的作品风格独特,而且有大胆创作精神。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对国家社稷深刻关注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