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

语文月考练习题

满分120分,用时120分钟。

一、书写(3)

见字如面,写一笔好字,赏心悦目,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徜徉吧……

本题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二、积累与运用(27分)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以其独特的美感,陶冶性情,滋润心灵,伴随我们成长。本学期学校开展了“文学部落”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读书交流会]

如果大都市的①让你心生厌倦,请跟随沈从文先生走进湘西,这里有②_的自然风光,更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淳朴乡民,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地飞翔。我们看到:当黄昏薄暮时,一阵风吹过,静mì的暮云霎时被吹散,仿佛打翻了天空的颜料盒;当摇船人泊船近岸时,水倒映着联轴画卷般的山脉,偶然间又会被水手们震天的号子声打乱。

1.请根据拼音写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静mi()一霎()时

2.请你选择两个成语补充在文段中相应地方。(2分)

A.人声鼎沸B.大相径庭c.美不胜收D.花团锦簇

①_ ②__ _

3.找出一句运用比拟修辞手法的句子,写下来。(2分)

4.大家回顾交流自己在课木中学到的知识,以下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这句话中的“自然”是个多义词,在这里是“理所当然”的感思。

B.古人在日常交际或书信往来中经常会用到敬辞和谦辞,例如对年龄、身份或地位高于自己的人会使用敬辞,称对方意见为“高见”、“高论”。

C、“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加点部分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

D.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有的表示具体事物,有的表示时间等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和“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中的“里”、“下”“上"都是名词。

5.下面介绍读书方法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地( )(2分)

①眼到就是书里每个字都要认得,每句话都要理解。

②眼到不仅能养成细心不浮躁的好习惯,更能养成不苟且的人格。

③胡适先生认为,读书要做到四个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④不能“略观人意,不求甚解”。

A.③②①④B.③①④②c.①③②④D.②③④①

6.综合性学习(5分)

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 为了宣传这次活动,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以营造气氛。(2分)

(2)活动前一天下午,学生会主席前来邀请你们班的语文老师萧老师参加本次活动中举办的一场读书座谈会,但萧老师不在,学生会主席请你下午代为转告。你讲怎么对萧老师说?(3分)

布置文学角

7.本次活动需要选取几首诗句或古文写成书法作品悬挂在班级的文学角,请你帮忙填写完整。(10分,每空1分)

(1)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3)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5)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小丽选择以“秋”为主题的诗句来完成一组书法作品,请你帮她补充完整。秋,有愁:“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秋,有思“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8.下列对古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间,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阔”字是神来之笔,既写江水之势,又写冰雪消融、大地回春之景。
  2. “海日”一联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3. “归雁洛阳边”没有直接抒情,而是以鸿雁传书的典故,暗写游子之思。
  4. 全诗各联都运用精妙工整的对偶,因而读来琅琅上口,表达富有神韵。

三、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2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③,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注】①郭伋(j1)始至行部:郭伋开始去下属处巡视时。②西河美稷:地名。③野亭:野外的亭子。

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丘舍去舍弃 B.则是无信信任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 约定的日期

10,下列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2分)

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C.元方入门不顾。 D.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12.文段理解。(4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的正面例子。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分别得到了哪些启示?(至少写出两点)

(二)阅读“手机依赖症”相关材料,完成题目。(10分)

【事件回放】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

【调查统计】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摘自互联网)

【调查统计】

某调查机构对我国某市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情况调查表

每天使用手机时间

比例

依赖手机的原因

比例

1小时以下

19.23%

通信需要

21.15%

1到2小时

21.15%

放松需要

42.31%

3到5小时

44.23%

上网查资料

19.23%

5小时以上

15.38%

生活无聊空虚

17.31%

【网友声音】

安娜: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博;吃饭时,一只手动筷子一只手按着手机键盘。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木棉: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淘宝、游戏?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向日葵: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模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而且还时不时着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什么的?

野百合:最近手机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北方的狼:回家后,我一般都在网上,时尚、QQ、论坛、游戏?整天都与电脑面对面,工作是如此,娱乐更是如此。电脑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不再迷恋外面的世界,也无心与朋友聚会了。不能想象,没有电脑的日子将会怎样度过?

(摘自互联网)

【专家观点】

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分钟在手机上,远超全球平均值的117分钟,中国人每天模手机150次,除睡觉的八个多小时,平均每小时摸手机10次。这太可怕了。--王忠武

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都加凡

“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鲁春晓

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毕爱红

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一孔屏(摘自互联网)

13、结合材料,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在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越来越多,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去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寻求帮助。

B.由调查统计表可知,该市上班族和学生族将近有一半的人每天使用手机3到5小时。

C.如今,手机已经严重影响了许多人的日常生活,智能手机厂商应负完全责任。

D.现代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这不利于健康。

14.根据以上信息概括什么是“手机依赖症”?(2分)

  1. 15.从文中的(调查统计)表中,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2分)

  1. 16.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哪些办法可预防“手机依赖症”?(3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目。(15分)

春风这一吻

文/乔忠延

(1)稍不留神,温润已弥漫于天地之间。尽管这温润还很稚弱,微微的,薄薄的,淡淡的,却已无处不在。温润到来的讯息是风告知我的,不经意间,风吻了我一口,在额上,轻轻的,柔柔的,没了往日的寒冷--不是冬风,而是春风,柔和的春风带来了去年走失的温润。

(2)哦,春天来了!

(3)春天来临的那刻,我正瞅定东方天际,看那轮又大又红的日头从远处的山峦升起。上升得不快,似乎是一丝一丝往上爬,可是天空红亮得飞快,一瞬间烈焰熊熊,方才还寂然的山脊变成了火焰山,与之邻近的那片天也变成了火焰天,就在此刻,我感受到了春风那甜甜的一吻,吻得冬天再也无法把我裹挟进寒冽之中。

(4)春风当然不只独独亲吻我一人,这位柔情翩翩的天使,上吻碧落崇山,下吻河流原野,只一吻就锁定了春天的辖城,落定了春天的营盘。

(5)春风一吻,高高的雪城山尖,立即消减了严冬的酷寒,饱经严寒折磨的积雪,被吻出甜美的热泪,热泪涌流,流瘦了雪峰,流薄了雪坡,流深了雪壑,河水就要升高了。似乎是为迎候从远方流来的雪水,春风也早早给了河流一吻,那时候将河流称作冰川最贴切,站在岸边,谁能看见流水?看不见,满目全是冰凌,雪白的冰凌覆盖了河面。整个河道,成高,或低,无处不白,白得高也坚硬,低也坚硬,冰凌挟持着河道,威严凛凛,横眉冷对,生性柔弱的水流哪是这强霸的对手,只能低眉顺眼,钻进人家的胯下,敛住气蜷伏着溜过。沮丧,屈辱,悲怆,流水已憋屈了不少时日,春风那一吻解放了流水,寒冰不怕强对强,不怕硬碰硬,却经不起温润的感化,顿时意志消解,肌体消融,骨骼销蚀,流水里见天日,亮开歌喉,潺潺,汩汩,哗哗,啦啦,倾心,倾情,赞颂春风,报效春风。

(6)春风不为赞颂,不图报效,她已匆匆赶去亲吻柳条了。不吻则罢,这一吻,刚刚还僵直的柳条,眨眼便柔顺了,万条绿丝绦禁不住翩翩蹈动,伴随春风歌之舞之,似乎柳树的歌舞是献演给桃树的,庆贺桃花的爆开。在草木当中,最为娇羞的该是桃树,经春风一吻,山娇羞得红满颜脸,粉嘟嘟的如涂抹了胭脂似的,从枝杈,到梢尖,桃树无处不花,无花不红,红遍了沟,红遍了峰峦,要不怎么说“桃之夭夭"呢。

(7)蝴蝶在承受春风的吻时,还不是蝴蝶,不过是丑陋的毛毛虫,或是没头没脸的裸体师,毛毛虫也罢,裸体蛹也罢,只要经春风亲吻,就会化丑为美,化蛹为蝶,于是,蝴蝶在碧蓝碧蓝的春色里两相携行,比翼双飞,上下翻旋,翻旋着一起降落在油菜花上。油菜花早就翘望这刻的到来,抖开堪与皇家媲美的金黄衣衫,让蝴蝶钻进花蕊恣意贪恋,为了这美妙的时光,油花起早贪地生长,起早贪黑地孕育,起早贪黑地开放,时不我待,钻过这风华岁月,机会难再啊!油花也是被春风吻醒的,公道地说,那时还是油菜,被冰雪折磨得无精打采,蜷伏在地皮上,说来也怪,春风一吻,油菜倍长精神,昼也有劲,夜也有劲,一劲猛长,就爆开了令蝴蝶爱也爱不够的油菜花。

(8)油菜花和蝴蝶陶醉热恋的时候,青蛙好梦成真了。曾经蜷缩着身子梦想遍地洒满温暖的阳光,梦想一河明镜般清亮的流水,梦想河边有一袭旺盛茵绿的嫩草,栖息于那鲜美的草从里,高兴了弹身一跃,在空中划一个弧圈,落入水中,河水溅起玲珑的浪花将它揽入怀中,多么诗意啊!长长的美梦,长长的诗意,不知重复了多少遍,这才盼到了春风那一吻。不过,青蛙得到的这一吻可不是春风直接赐予的,青蛙潜藏在深深的泥土里,根本无法与春风照脸,是泥土将那一吻传导给了它。那一刻,覆盖在身上的泥土突然通了电似的抖动,抖得它麻酥酥的。一个激灵,青蛙醒了,钻出泥土,出现在天蓝水碧的清新世界——梦想竟然成真了。青蛙一吐漫长冬天窝在泥土里的郁闷。呱呱,呱呱呱呱,高唱开来。

(9)青蛙的歌声,是黄牛行走的进行曲,黄牛从不空走,是去耕田。惊蛰不耕田,不过三五天,青蛙一叫,惊蛰过了,地门开了,田土不再坚硬,黄牛拉着犁兴奋地甩着尾巴,划破油沃的土壤,就等着往里播撒金灿灿的种子。黄牛的兴奋也来自春风那一吻,只是它没有喜形于色,而是稳住情绪养精蓄锐,直到槽池用再也见不到干干的麦秸,而是换成鲜嫩的绿草供它食用——嚼那水水灵灵的嫩草,黄牛哪里还能按捺住蕴蓄多日的兴奋,浑身的劲头泉水股突突地往外喷放。恰在此时,青蛙叫开了,那叫声好似进军鼓,如同冲锋号,黄牛赶紧走出棚厩,走向原野,拉着犁来回耕耘,过去是平,返回是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大地上种满了希望的音韵,希望的尘趣。

(10)啊,春风这一吻,万物复苏,草木葳蕤!

(本文选白《光明日报》)

  1. 17.请你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用“春风这一吻”做标题的好处。(3分)
  2. 18.第4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3. 19.本文的语言生动优美,极具表现力,请结合第(5)段赏析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3分)
  4. 20.读完本文,真有春风扑而之感,请你说说文字里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5. 21.请仿照“春风一吻,雪城山尖褪下了御寒的外衣,留下了甜美的热泪”这一句式,再现一下文中春风“吻过”的其他事物。(仿写三句)(8分)

()名著阅读。(8)

材料一: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盖即鼗也,朱熹曰:“鼗,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咕咚咕咚地响起来。

材料二: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A,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1. 22.材料一选自《朝花夕拾》中的( _)一篇,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残酷,其中最使作者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_ _和_ _两件事。(3分)
  2. 23.结合原著分析作者对A的感情变化。(3分)
  3. 24.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2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四、写作(45)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别说我们还太小,其实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常会于不经意间被轻轻拨动,妈妈的唠叨,其实我懂;老师的眼神,其实我懂;同学温馨的鼓励劝告,其实我也懂;自然界滋润万物的雨水、无私的春风、感人的画面、美丽的故事……其实有好多我都能读懂。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像,深刻的哲思,会一瞬之间漾遍全身,是的,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_____,其实我懂你”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先把题目补完整。

  1. 写出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2. 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

语文月练习题参考答案

  1. 二.积累与运用(27分)

1.谧 shà

2.①A②C

(3)更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淳朴乡民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地飞翔。

详解:

分析: (1)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根据字词积累,“静mì”写作“静谧”,“一霎”中的“霎’读作“shà”。

(2)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与运用。解答此题,要理解成语意思,再进行分析判断。人声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①空用来形容大都市,应该用“人声鼎沸”。②空用来形容自然风光,应用“美不胜收”。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掌握常用修辞方法及特点。段落中“更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淳朴乡民,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地飞翔”,将“乡民”比作“鸟”,能“自由地飞翔”,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

解答:答案:(1)谧shà(2) ①A②C

  1. 更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淳朴乡民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的飞翔。
  2. C

C选项当中,“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一群黄蝴蝶用来比喻落叶,只有喻体,而本体和比喻词都没有出现,所以是借喻。

5.解答: ③是领起句,①承接③进行具体解说,④从反面进行说明,最后②说明“眼到”的作用。即: ③①④②。故选: B。

点评: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1.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读书,我快乐。让书香伴随着花香,让名家走进心灵。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2. 2.萧老师,下午学生会主席来找您,刚好您不在,他请您参加明天下午的读书座谈会。

详解:(2)本题是一道口语表达题。围绕活动的主题言之有理即可。(谁让“我”转告、转告的内容、表达得体,各占一分。答案不限于此,符合要求即可)

  1. 注意有称呼(萧老师);2.叙述要清晰;3.语言简练。
  2. (1)我寄愁心与明月
  3. 3.山岛竦峙(3)不知何处吹芦管(4)思君不见下渝州
  4. 4.岐王宅里寻常见(6)回乐峰前沙似雪(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 分析: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与分析。ABC.正确。

D.有误,诗歌尾联不是对偶句。题干“全法冬联都运用精妙工整的对偶”表述错误。

故选:D。

  1. 三.阅读。

(一)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郭伋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路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从远方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问:“使君您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这是郭伋做人的方法。

答案:9. B。信:信用

10.C

11.(1)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2)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

12.(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

(2)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做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二)13.解答:A.有误,由“现在患上此症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可知,不是每天,而是“几乎每天”。B.正确。

C.有误,由“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可知,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但并不是应付完全责任。

D.有误,由“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材料可知,应是“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而且“长期下去”,才会“不利于健康”。故选:B。

14.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网友提到“吃饭时……”“没事儿的时候就.…..”“起床后的第一件事”“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专家提到“158分钟”“117分钟”“150次”“10次”表明症状之一:无法离开手机或过度使用手机;网友提到一旦没有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专家分析的“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表明“手机依赖症”的又一表现。最后精炼地整合答案即可。

答案:无法离开手机或过度使用手机,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这种症状就叫“手机依赖症”。

15.我国的上班族、学生族对手机依赖程度普遍较高;我国的上班族、学生族依赖手机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生活、学习压力等过大。

16.①媒体、社区、学校等要就“手机依赖症”的弊端、危害等广泛宣传。②智能手机生产厂商在手机说明书上要指出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③手机上瘾的人要强迫自己将视线转移到其他方面,远离手机。④让心理咨询机构对手机上瘾者进行心理辅导。

(三)

  1. 17.标题“春风这一吻”赋予春风以人的特性,激发读者想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暗示了本文的体裁、内容,也是贯穿选文的记叙线索。
  2. 18.过渡作用。承接上文“赶去亲吻柳条”引出下文“似乎柳树的歌舞是献演给桃树的,庆贺桃花的爆开”。
  3. 19.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冰凌与水流拟人化,经过一系列生动传神的描写,体现出春风到来的喜悦,赞美春风。全文将拟人的修辞手法与生动传神的描写结合起来,文章读起来饶有趣味。

20.蕴含着作者对春风来临的喜爱和喜悦之情。

21.春风这一吻,大地换上了绿衣,展现出勃勃的生机;春风这一吻,鸟儿们准备了甜美的歌喉,演奏出动听的乐曲;春风这一吻,太阳加上了红色的外衣,炫耀起自己的光芒来。

(四)名著阅读

22.《二十四孝图》;郭巨埋儿;老莱娱亲

23.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细读原文可知,作者对范爱农的感情经历了三次变化。在东京初识范爱农,因为与他起了言语上的争执,“我”对他心生厌恶。回国以后,和他的接触多了起来,两个人的感情日渐深厚。后来范爱农去世,“我”对他深深怀念。

24.温馨的回忆:【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示例三]《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真理的批判:【[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示例三]《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1. 四.写作。

25.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前面没有任何提示性的语言来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思路,但题目相对比较好懂,本作文写作难度不大。前面可以填写人物或事物,还可以填写精神品质等。人物可以填写现实中的,也可以填写作品中的。“我”应该是事件的亲历者,“懂你”是我的感受,“懂你”也可以理解为我明白了、理解了,整篇作文应该写一件我明白或者我理解的一个经过。本作文可以使用第一人称来和题目中的“我”对应,也可以用其他人称,“我懂你”这应是主人公语言在题目中的转述。因为这篇作文要写一种心理的变化,所以细节描写不能少,特别是心理描写一定要到位。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不太适合写议论文。

解答:

[例文]

父亲,其实我懂你

这是个美丽的夜晚,月亮高高的挂在了天上。与往常一样,九点五十,我下了自习了。刚出教室,一阵寒风迎面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哆嗦。虽然是晴朗的初冬夜晚,风吹在脸上还是会冷,两手插在口袋里,走在弯弯曲校园的小路上。

出了校门我用眼睛扫了一下和父亲约好的地方,没有看到往日那个熟悉的身影,再看看周围,还是没有。一种委屈感涌上心头,明明说好来接我的,怎么没来?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嘀咕着这件事,好像父亲犯了错误似的,想着回家怎么去责怪父亲。平时很少自己走回家,二十分钟的路程显得格外的长。快到家的时候,远远看见妈妈开的花店灯还是开的,一个熟悉的身影佝偻着腰,在寒风中插着花篮。我加快了步伐,走上前去,说:“不是说好去学校接我吗?一点都不守信用,这么冷的天让我一个人走回来。”父亲沉默了一会,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过了一会儿,说:“我和你妈妈今天很忙,有很多花篮要插,到现在连饭还没吃上,实在是没时间去学校接你。”我顿时语塞了,望着父亲布满皱纹的额头,两鬓微白,眼泪不禁涌了出来,从未发现父亲变的这样苍老,忙碌到现在还没吃饭,我竟然对他这样说话。都是高中生了,还是这样不懂事。

几年前,父母因为企业内部改制双双下岗了,为了生活和我今后的学业,开了一家花店,自从那以后,两人就终日忙碌,就连年三十晚上也要插花,没时间全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春去秋来,父亲却从未停止过接送我上学,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年复一年,我渐渐长大,父亲也渐渐苍老。

我曾感动于寒风中工作的清洁工,感动于电视剧里的煽情画面,却从未对父亲平凡而伟大的爱有过丝毫的感触,甚至还幼稚的认为,那是父亲应该做的现在想起来真是倍感惭愧。朋友,请擦亮你的双眼,看看你身边的人,你的父亲,寒风中等你放学,深夜时给你端来牛奶,失落时给你安慰,在成长的路途中一路陪伴着你走过风风雨雨,关心你,爱护你,深沉而伟大。

我懂你,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