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中,阡陌巷道,黄墙青瓦,脚印与数百年前的鼎沸人影重合,见证着“万里京运第一站”的白雾村拂去灰尘,重新散发魅力。

土屋沿坝子依次排开,几座精美的中式庭院掩映其中。湖广会馆、江西会馆、云南会馆等众多会馆曾齐聚于此,由此也能看出白雾村曾是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

侧耳听,商贾云集,驼铃声响;踱步走,八方辐辏,繁盛一时。明清时期,滇铜供给占全国总量的80%,而经过白雾村运出的东川府铜占滇铜的76%,白雾因铜而兴。

时过境迁,铜运衰败,白雾村兴盛不再,地少人多的矛盾凸显,村庄环境杂乱无章,经济发展成为困扰白雾村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雾村有文化底蕴,有乡贤能人,更有吃苦耐劳奋斗不竭的精神支撑。

白雾村盘清家底,理清思路,先从农业干起。“我们不能再做粗放式的农业,更不能什么火就种什么,而是要围绕自己的特点发展现代农业,真正把‘土特产’做透。”娜姑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省委办公厅驻娜姑镇白雾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强介绍,科学布局,精准发力,“白雾大葱”“白雾糯香米”品牌逐渐叫响,尤其是以“白雾大葱”为代表的生态冬早蔬菜因品质好迅速进入长三角地区市场,绿色蔬菜基地现已达到1100亩,年均实现产值1500余万元。此外,白雾村还建设了稻虾、稻蟹养殖基地1100亩,年均实现产值1600余万元,将曾经荒废的冷浸田变成“聚宝盆”。

一直以来,“白雾工匠”和“白雾厨师”都深受欢迎。依然矗立的各大会馆记载着“白雾工匠”的巧思能手,如今的“白雾工匠”依然活跃在建筑行业,成为精湛手艺的代名词。白雾村积极开展师带徒、行业培训等方式,不断培养“白雾工匠”“白雾厨师”后备力量,提高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目前,每年都有2200余人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务工,年均实现务工收入5800余万元,打通了白雾走出去的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白雾村就已经入选全国首批‘中国传统村落’,然而这块牌子的含金量一直没有被我们挖掘出来。”周强认为,文化是白雾村最独一无二的资源,更是发展的抓手。

白雾村积极开发农文旅融合资源,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修复一批破损严重的古建,新建景观走廊、停车场等旅游设施,扶持发展一批客栈、农家乐、特色小吃店。“我们新建的停车场今年年初刚投入使用,十一期间单日有近800辆车入村,我们计划再建一个6000余平方米的停车场满足停车需求。”周强介绍,白雾村还重点开发田园垂钓、稻田风情摄影、山巅观星露营等新业态,深入挖掘当地的马帮、农耕等文化元素,年接待游客12万余人。

“先锋书店也到我们这里考察过,认为白雾非常符合他们的要求,有望在白雾打造一个书店。”窗外千亩良田,周强一眼望去,尽是白雾美好的未来。

云报全媒体记者?殷洁?刘畅?张雯?蒋琼波?曲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滕仕矿